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在技术、模式、供应链等方面呈现出全新的业态,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动能之一。根据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2.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占外贸进出口比重达到5.7%,成为中国外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这一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开始纷纷在海外设立仓储设施,以缩短与海外客户之间的距离。海外仓通过充分发挥商品储存、包装、分拣、配送等功能,提高了物流效率,增强了电商平台的竞争力,保障了跨境电商及其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对于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跨境贸易、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打造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新优势不仅体现在推动大型企业、知名品牌加速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方面。海外仓的优势在于其贴近国外消费市场的特性。早期,企业从事外贸时,常常需要参加各类展会、拓展客商关系、建立销售渠道,成本较高。此外,除了寄送样品,海外买家通常难以获知产品的更多信息。而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使其能够展示产品、开拓客户资源。尤其是通过布局全球的海外仓,中小企业得以摆脱自身规模、经验、渠道等方面的限制,扩大其生产销售服务范围,更好地满足海外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服务需求,提升品牌知名度。海外仓有助于构建高效灵活的供应链系统。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合作共享仓库、租赁公共仓库、整体服务外包等方式接入海外市场的本地物流系统,可以显著提升客户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海外仓的智能化建设将推动国内供应链的升级,而供应链的升级反过来也将促进海外仓的智能化运营。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有利于更多中小企业发挥其灵活性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海外仓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布局不尽合理、建设成本偏高、运营效率不高、管理人才紧缺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借船出海”,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比如,在选址规划时,应全面了解东道国的土地、税收、劳工、环境等政策措施,合理规划选址;在落地建设方面,应加大对跨境电商本土化、专业化人才团队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仓储服务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在监管合作方面,应积极推动标准规则建设与国际合作,促进海外仓领域的规则标准衔接互认;在拓展业务方面,应注重引导各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和共享海外仓,优化国际供应链管理,让更多中小微企业融入海外仓体系,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1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电商合作机制。未来,跨境电商的“朋友圈”将会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等诸多支持政策的实施,将推动海外仓的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助于帮助中国更多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物流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获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海外仓的发展,越来越多质优价美的中国商品将更加便捷地送达海外消费者手中,为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同时,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借船出海”,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跨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激发外贸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