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保险股逆境中踏上“转型路”走向“浴火重生”后的辉煌

2015-06-150次浏览
小新客服
在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经营框架下,决定业绩优劣的关键,无疑是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寿险“调结构”: 聚焦新业务价值,平安集团、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地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即大幅调低权益类投资占比,增加固定收益类投资资产。投资“遇寒冬”:最坏时刻将过。

     日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大保险巨头先后披露其年度业绩报告,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大幅度下滑,相继验证了市场预期;而2008年上半年超高速增长的寿险业务尤其是银保业务,能否如监管者意愿出现“降温”和收缩?这在年度业绩报告中亦同时获得应验;但值得欣慰的是,体现“调结构”成效的一年新业务价值,则超出了市场预期。
    保险业巨头,终于在逆境中踏上“转型路”,并期待来年的业绩答卷,带来“浴火重生”后的辉煌。
    在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经营框架下,决定业绩优劣的关键,无疑是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显然,像2008年这一经年未遇的投资年景,令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沮丧。三大保险股未能交出“好看”的年度答卷,尽管这一结果早在市场预期中。
    寿险“调结构”: 聚焦新业务价值
    作为最后披露年报的保险股,中国太保2008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寿险业务一年新业务价值高于原先预期,达37亿元,同比增长21%。东方证券保险业资深分析师王小罡认为,一年新业务价值成为中国太保2008年年报中的最大亮点。
    “太保2008年寿险首年标准保费和新业务利润率这两项指标,都有超预期的表现,这是其一年新业务价值高出预期的主要原因。”王小罡称,中国太保2008年一年新业务价值的同比增速超过了国寿的15.6%和平安的18.8%,而太保首年寿险保费的同比增速为36.6%,低于国寿的75.0%和平安的42.1%。
    “这显示出太保2008年寿险产品的结构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王小罡称。
    据悉,在“调结构”策略下,中国太保个险业务占比从2008年中期的36%提高到2008年全年的39%,最具价值的期缴首年保费同比增速更是从2008年中期的15%提高到33%。在2008年停售个险、银保渠道万能险产品的背景下,中国太保又于今年初推出个险传统产品和银保期缴型分红险。业内人士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太保的产品结构优化。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5.6%、全年首年保费同比增长75%的中国人寿,2008年保费收入则呈现出先扬后抑、总体强劲的态势。按照董事长杨超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解释,去年初全行业出现了银保业务的快速攀升,中国人寿亦处在“两难”之中。
    中国人寿年报显示,2008年保费收入同比劲增50.3%,主要原因即银保保费的大幅增长,其中银保渠道保费贡献占比达47.5%,因银保趸缴业务占绝大比重,结果在整体上降低了业务质量,拉低了新业务的利润率。
    事实上,2008年第二个季度以来,中国人寿开始有意加大业务结构的调整力度,力推个险渠道期缴型业务。受银保保费增长明显放缓的影响,2009年一季度,中国人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仅为1.8%,从单月情况看,国寿3月份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3.43%。国都证券预计,国寿全年保费收入最多实现个位数的增长,但收入结构和业务品质有望改善。
    相比之下,寿险业务结构较好、期缴业务占比较大的中国平安,2008年一年新业务价值达85.4亿元,同比增长18.8%,虽然不是最高,但与其他两家寿险上市公司相比,其银保业务占比最低,虽然2008年银保猛增104%,但仍然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在维持高位结算利率的情况下,中国平安今年一季度寿险保费同比增速达43.4%,其中银保渠道贡献较大,但对新业务价值的增长贡献相对较小。
    投资“遇寒冬”:最坏时刻将过
    2008年,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带来了股票市场的深度调整,加之市场基准利率连续下调,保险投资经历了这场前所未有的寒冬。但业内人士预期,2008年底以来信贷规模的超速增长,明显降低了2009年继续大幅降息的预期,且股票市场开始回暖,保险投资的最坏时刻即将过去。
    遭遇海外投资重创的中国平安,其年报显示,由于对富通投资进行了充分计提,共227.9亿元减值准备,平安人寿2008年度出现21.3亿元亏损,但由于平安集团综合经营优势明显,非寿险业务盈利弥补了寿险业务留下的亏损。
    另据分析人士介绍,因准备金提转差的大幅缩减,加之平安采取的再保安排及费用控制,平安仍然交出一份“整体盈利”的年度答卷,这超出了市场预期。“如中国平安分红特储和万能平滑准备金下降了284.93亿元,这高于我们的预测。”兴业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员田辉分析称,平安加强了费用控制,如2008年营业费用为140.25亿元,同比减少9.7%,主要是因为降低薪酬和奖金支出,达33.85亿元,同比下降56.86%。
    “平安对47个传统长期非分红险截至2008年底有效的保单,进行了再保险,锁定了死差益,这对税前利润影响金额为48.71亿元。”田辉介绍称。
    另据平安集团总精算师姚波解释,2008年公司实现整体盈利,首先是因为上半年及时抓住股票投资机会,实现90多亿元投资收益;其次是由于税收递延原因,导致富通投资对平安实际造成的损失没有计提减值那么严重;最后通过再保险安排锁定风险,“寿险再保险安排对平安未来的影响很少,每年大概是1个多亿的影响”。
    因投资收益大幅下滑导致净利润大幅缩水的命运,同样落在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身上。中国人寿年报显示,2008年实现总投资收益306.83亿元,总投资收益率降至3.46%,中国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100.68亿元,同比下降64.19%;太保年报显示,总投资收益率达2.9%,较2007年下降8.8%,因A股市场大幅下跌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较为充分,2008年末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39 亿元,同比下降80.6%。
    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地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即大幅调低权益类投资占比,增加固定收益类投资资产。安信证券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末,中国太保固定收益类投资同比增长34%,权益类资产同比下降79%,期末公司权益类资产占比已经降至4.7%,在三家上市公司中最低,另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权益类资产的占比分别为7.98%和7.8%。
    “资产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太保对高风险股权投资的谨慎态度,不过,不足5%的权益资产比重,有可能降低太保在今年股市反弹时获得的收益率。”第一创业研究所分析师黄秋菡如是认为。巨灾“拖后腿”:产险同质化犹存
    相比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2008年年初南方低温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使得巨灾赔付骤然攀升,加之同质化竞争的存在,产险经营犹如雪上加霜。
    “因巨灾等因素,中国太保产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和同业一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上升3.5个百分点。”安信证券高级行业分析师杨建海分析称。
    太保年报显示,太保产险2008年综合成本率达103.4%,略低于平安产险的105.1%。另据平安年报显示,雪灾、地震及暴雨等自然灾害给公司带来7.54亿元的赔付支出。
    中国太保年报显示,2008年实现产险保费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9%,具体而言,车险保费达196.81亿元,同比增长19.46%,占比为70.18%;非车险保费为81.94亿元,同比增长17.07%,保费结构与上年基本一致,保持平稳。
    “与竞争对手相比,太保产险的车险比重略低于平安,高于人保,这表明产险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局面并没有得到改观。”黄秋菡分析称。
    业内普遍认为,2009年产险经营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格局,预计2009年GDP增速较往年增长有所回落,而产险经营与GDP相关度较高,产险的行业增速应有所回落。
     “2009年的机会在于,政府对产险业的政策会逐步体现,如2008年灾害频发的事实,会激发市场对产险重要性的认识,保监会对产险尤其车险市场正在加大规范力度,而规范经营对于较大型的公司,发展机遇好于其他公司。2009年市场集中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产险在过去2至3年都未实现承保利润,基于逐利动机,过去盈利较好的业务领域,竞争仍然有可能加剧。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