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国人寿最后一个发布2014年中期业绩,A股及H股6家大型上市险企中期业绩全部亮相。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6家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85.09亿元,较去年同期521.71亿元进一步增加。
其中,在H股上市的中国太平净利润为19.3亿港元(约合1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盈利大幅增长得益于太平人寿及太平财险在2013年底注入中国太平控股;6家上市险企中,人保集团是惟一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66.14亿元,同比下降12.3%。
保险主业“阵痛期”
保险业发展进入“阵痛期”,各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中国人寿发布的2014年中报显示:公司市场份额再次下降,已赚保费为1937.75亿元,同比下降3.5%,成为上市险企中惟一一家保费负增长的公司。市场份额降至约25.7%,首次跌破30%。
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早在2013年11月举行的中国人寿媒体开放日,公司高管就已经对外宣布,2014年整体的经营思路是“规模适度、优化结构”,因此保费规模下滑在意料之中。
“上半年已赚保费较2013年同期减少60多亿元,主要原因是减少了价值较低的银保业务,银保渠道趸交(一次性付清)业务保费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00多亿元。”林岱仁表示。比较明显的是,受监管政策新变化和市场竞争新挑战的影响,报告期内,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下降12.9%。
中国人寿在保费与市场“双下滑”的同时,市场份额排第二的平安人寿却保持上升态势。
同样受银保渠道业务结构调整影响,平安寿险上半年银行保险业务规模保费同比增55.9%至104.27亿元。数据显示:上半年平安寿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1483.10亿元,同比增长17.0%,位列寿险第二。
“新国十条”利好
就在6家上市险企密集披露中期业绩的前一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正式发布。这份文件被认为是长期利好中国保险业。
“"新国十条"为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也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给各保险公司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中国太保董事长高国富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新国十条"提及的健康、医疗、养老等产业相关的保险,以及农业险、责任险、巨灾保险等业务都会成为各大保险公司大有可为的新的发展领域。”
太保产险签署了有关股权转让协议,拟受让上海国际集团和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的安信农业保险公司34.34%的股份,此项交易尚待监管部门批准。这意味着,加上已有的寿险、产险和养老险牌照,中国太保已集齐保险牌照,其保险集团化战略架构基本搭建完毕。
中国太保同时公布了将对旗下寿险、产险公司进行增资,以满足接下来业务发展之资金所需。中国太保刚刚完成了产、寿险新一届管理层的聘任,市场寄希望于新的管理层能在实现公司当期价值目标的同时,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样进行人事更迭的还有新华保险。中期业绩报告披露:中国人寿原总裁万峰加盟新华保险。8月26日,新华保险董事会提名万峰作为执行董事候选人,并聘任其作为总裁,只待股东大会审议和保监会核准。
平安寿险最大的优势就是集团化经营模式,中国平安启动的“客户迁徙”战略初显成效。国内大型保险集团之一,中国太保已开始对“新国十条”相关领域进行布局。中国太保在半年报中透露,今年上半年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批准,正式和德国安联集团筹建太保安联健康险公司,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