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金麒麟保险行业高管圆桌论坛上,华泰人寿总裁李存强坦言:“我不完全赞同2013年是中国保险业最困难的一年,个人认为2014年会更加困难。”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表示,“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没有息差,过于依赖理财类产品,而2014年的资本市场基本看不到曙光。包括财险公司,几乎没有承保,受资本市场摆渡太大,导致需要一个发展的缓冲期。”
盲目走向国际风险大
郝演苏认为,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许多中国企业已经离开本土走向国际,而中国的保险公司并没有跟上去,这相当于“裸奔”,风险非常大。“因而中国企业特别是保险业,应该走向国际市场。”
李存强则表示:“如果国外寿险行业管理水平和产品开发和营销水平是大学生的话,那么中国还是个小学生。如果我们要对抗性进行这场篮球赛,没开始就已经注定败局。”因此,李存强认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先要“搞清楚国外是怎么经营的以及我们如何走出去。”
李存强分析道,由于人民币没有国际化,货币风险还没有完全通过对冲解决,走进走出程序十分复杂,而向海外投资,对冲手段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对冲,等同于裸奔。”
其次,李存强认为,目前中国寿险业还不具备走向国际的技能,“以我对中国寿险行业风险管理能力来看,我们还需要若干年(才能走出去),因为风险管理能力的发展和培育,不是去请几个外国人给我们配备一个专家组就能够形成的。”
走向国际短期内指的是“东南亚”
对此,郝演苏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目前大量资产在东南亚、拉美、非洲。而以目前中国保险业的实力,寿险进入这几个地区的能力是完全具备的。“不是一谈到走出去就想到欧美。”
郝演苏称,2012年初到2013年前6个月,香港内地访客保单数量,包括保费大概有99亿,比重非常大。“这带来另外一个信号,中国经济信息总量很大,保险资金海外运作间接或直接地使中国资产资本在海外有了一定话语权。”
总之,中国保险业要想取得很好的发展,走向国际化是比较必要的。但这也要看时机,要根据现阶段保险业的发展实情,不可盲目行事。否则只会增加保险业发展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