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中国贸促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介绍说,仲裁作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主要方式,是各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工作始于1956年设立的贸仲委,经过65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年5月,贸仲委首次跻身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发布的《2021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全球最受欢迎的五大仲裁机构之一,展现了中国仲裁发展的重要进步和国际认可。
在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杜焕芳表示,利用仲裁等国际争议解决方式来妥善化解纠纷,已成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方法。贸仲委国际商事仲裁案件受案量、标的额以及当事人国籍数量均居国际前列,仲裁裁决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执行,彰显了中国仲裁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根据《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0—2021)》,2020年,贸仲委受理仲裁案件共计3615件,同比增长8.5%,涉及76个国家和地区的涉外、涉我国港澳台地区案件数量大幅增加。
仲裁发展离不开国家法院的支持。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人民法院新收涉外、涉我国港澳台地区仲裁司法审查案件341件,其中涉外102件,涉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94件,涉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19件,涉我国台湾地区26件。王承杰表示,人民法院秉持支持仲裁的友好态度和有利于裁决执行的《纽约公约》精神,为仲裁营造了公正良好的司法环境。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国际贸易、建设工程、航空和金融领域受到较大影响。贸仲委在疫情期间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仲裁活动顺利进行的措施,并制定了远程庭审规范。报告认为,国际仲裁业界在处理因疫情引发的争议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将推动国际商事仲裁事业的不断发展。
王承杰指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给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工作带来新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工作应当顺势而上,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