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进入了全面防癌时代,除了做好早期的筛查,等待医学进步对抗癌症,如何规避癌症风险也尤为必要。那么,哪些因素和癌症有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癌症呢?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自上个世纪起便组织专家组收集和评价世界各国有关化学物质对人类致癌危险性的资料。那么致癌物质是如何分级的呢?
I 类:指导致人类癌症的证据很明确的,简单说就是,真的致癌。
IIA 类&IIB 类:对人类很可能是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分为IIA类和IIB类,致癌可能性IIA>IIB。
III 类: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
IV 类:基本上没有,就是几乎不可能致癌。
目前1类致癌物质名单已有121种,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比较常见呢?比如:酒精和酒精饮料,烟草,华支睾吸虫,中式咸鱼,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我们美好的生活经不起考验癌症有一个漫长的潜伏期。从正常细胞演变成癌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癌前病变(各类炎症),再到形成可见的癌症(临床期)一般需10-20年。
90%以上的癌症在潜伏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当出现明显症状就医时,常常就已经到了中晚期。此时患者不仅要饱受病痛,还要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
以肺癌为例,晚期肺癌的患者,如应用全身化疗,费用在1万元/周期;如应用分子靶向治疗,费用在2000元~15000元/月。而免疫治疗的费用更高,费用约在3万元/次。
更别提误工损失、家庭收入损失、后期疗养费用的支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而重大疾病保险的作用也在于此,防患于未然,当风险降临时,既能解决治病救人的钱,还能保证自己的家庭经济不受威胁。
面对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极为重要!癌症临床期早期的平均治愈率在80%以上,如果能将癌症扼杀在早期或潜伏期,不仅治愈机会大,还能大大降低患者的身心痛苦、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