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大提速”的同时,保险业费率市场化的“一只靴子”也终于落地。8月5日是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实施第一天。《国际金融报》记者拨打了多家保险公司客服热线,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等多家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尚未收到相关通知,对于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不再执行2.5%的上限不知情。”
“其实,自8月2日保监会发布上述改革信息以来,我们已经开了好几次会。”一家大型保险集团寿险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我们正在观察市场反应,短期内不会推出相关产品。”
预定利率放开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改革后新签发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单预定利率和3.5%的小者。也就是说,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1999年起设定的2.5%上调至3.5%。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钟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利好消息,意味着缴同样的保费,获得的年复利收益更多,保费也就更低。另一方面,对于保险机构而言也是利好消息,意味着与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相比,寿险产品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保险业对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期待已久,此次突然宣布放开预定利率确实有些意外。”不过,在钟明看来,“这项改革仍比较谨慎,预定利率上调至3.5%已经略高于目前的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对于预定利率超过3.5%的产品需要遵循一事一报,且需要保监会审批。”
根据长江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刘俊的分析:预定利率上浮至3.5%,传统险保费下降20%左右,单一保障责任的产品利润率下滑30%-50%左右;对于主附险搭售的保险产品,产品新单利润率不一定下降。
保险公司忙做测算
上述大型保险集团寿险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做内部测算,我们预计,预定利率上调至3.5%,保费可以下降10%-15%。如果预定利率进一步提高,保费会更低。不过,保险公司不可能为此牺牲利率润,一旦预定利率达到6%-7%,公司肯定承受不了。”
“这些年,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但仍有大部分人将保险作为投资工具。”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相比,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长期维持在2.5%,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实在太低。”
记者注意到,为保障改革顺利实施,保监会同时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政策,包括对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养老业务实施差别化的准备金评估利率,允许养老年金等业务的准备金评估利率最高上浮15%。
“未来,保险公司将更多地比拼产品开发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钟明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能力比较强的机构而言,可以适度提高预定利率,甚至突破3.5%。至于利润率,保险机构面临的是利差溢而不是利差损。从静态上看,提高收益后,保险公司的利润少了;从长远上看,收益高了,保险产品便宜了,吸引力就大了,投保的人就会多了。”
引发大规模退保?
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后,已经持有传统型产品的消费者是否会大规模退保?对此,钟明分析说,新的预定利率实施后,一定比原有利率划算,会出现一定退保。不过,传统保险在保险公司所占份额不超过20%,另外80%是不受影响的投资型保险,因此,即使出现退保,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
数据显示,此次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涉及的传统险,在寿险公司业务中占比较低,特别是从2006年以来,大部分公司传统险在总保费中的占比走低态势明显,传统险价值影响力越来越小。
刘俊进一步分析说:“寿险保费短期受益于银行存款定价利率上浮的延迟以及8号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但是长期的增长空间依然有待于递延养老政策的释放。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保险产品将持续面临同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的竞争。”
李俊认为,“在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未到来之前,相较于银行存款,保险产品依然具有较好的竞争性,但空间会受到理财产品的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