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代理和银行保险同为我国保险业两大营销渠道,在银行保险蒸蒸日上的时期,我们一起探讨两者异同、现存问题及对策,以求得今后发展方向。
一、个人代理渠道和银行保险渠道的不同点
(一)产品不同
1.产品缴费单位不同。个人代理产品缴费金额是通过费率进行计算的结果,用保额折合成保费。而银行保险多以1000元为一份,客户选择份数作为缴费单位,不管是期缴产品还是趸缴产品,缴费金额为1000元的整数倍。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银行保险产品侧重储蓄性,而个人代理产品更具保障性。
2.产品保障功能不同。在市场上,银行保险是对个人代理渠道的扩充,根据客户需求应运而生,但个人代理渠道在产品定价、产品组合、产品设计等方面更为丰富。以民生“富贵双赢”两全保险(分红型)为例,作为一款个人代理渠道产品,可依据客户需求附加重疾豁免保费、豁免保费定期寿险、额外重疾等,十分人性化,主要是具有保障功能。而银行保险渠道的民生“金镶玉”两全保险(分红型)以死亡为标的,客户以领取满期生存金和红利为投资目的。
3.产品期间不同。个人代理保险缴费期间以10年或20年期居多,保障期间多为30年、50年或者终生,属于长期投资。银行保险产品多为3年或5年缴费,保障期间与缴费期间相同,属于中期投资。
4.产品对象不同。个人代理渠道主要开发客户资源,对象是不同层次具有保险需求的人群,适合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产品组合,需要业务人员对客户的家庭结构有全面了解,故偏重微观体察。而银行保险主要针对已经有确定闲置资金、尤其是到银行网点办理储蓄业务的客户。同时要具有一定宏观思维,关注经济动态、投资流向,以便把握客户需求。
(二)发展方向不同
个人代理从业人员的发展方向是经营团队,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用心经营客户和团队,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价值。银行保险渠道是在与银行合作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提升自身理财规划、金融服务功能。两脚踏银行保险,一心做金融事业。
二、个人代理和银行保险共同遇到的问题
无论是个人代理渠道还是银行保险渠道,虽然现阶段在诸多方面有所差异,都将在保险市场上扮演无法替代的角色,也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流动性较高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行业的高管和监管部门。新人育成体系现在主要是新人班、岗前班、衔接班等,但是由于从业人员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尤其是心理上不能突破自己,不能对职业进行正确定位,缺少合理引导,致使后期留存率偏低。
(二)服务品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保险公司总体服务水平还处于待完善。服务品质的提升必然引起公司经营成本上升。而成本增加又会导致分红减少,两者是一对矛盾,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到效用最大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针对共同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新人育成体系建设
1.正确认识新人育成体系的概念。既然是一个体系,就要把它当做一个系统工程,对待新人,不仅需要在上岗初期进行培训,在后续工作中,也要结合产品、结合市场、结合发展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
2.实行层级育成。关于不同职级的有效人力比例和保费比例,没有简单的标准,因为涉及到多个变量,而且各家公司产品类型占比不尽相同,这些需要摸索中把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各职级的价值,不同层级、不同业绩的人员所需要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应有所差异。
3.育成体系与学习氛围相结合。育成体系应该具有包容性、传递性,形成自上而下的有生命力的文化河流。货币具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知识会使人感到学而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尤其是对于高学历业务人员,更应该用文化的力量去感染、去感动,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发展规划向一致。
业务人员与客户进行沟通需要有水一样的精神,能够跟随客户的思想,尤其是高额保单、高额客户,需要业务人员具备丰富全面的知识。培训内容可以更加多样化,最终殊途同归,实现展业技能提升。
4.打造职场文化。如营销服务部进行新产品职场布置,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主人意识,提高业务人员参与度,加入到活动中来,营造团结融洽的职场氛围。
(二)创新服务理念
在产品相似的情况下,服务品质高低是无形竞争力,尤其是在新闻传播迅速的环境下,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够率先在服务上有所创新,无疑会成为服务典范,对提升公司形象以及行业形象都会起到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