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会诊” 多位代表团省人大代表谈医改

2015-07-280次浏览
小新客服
“直到现在,许多病人依然争着去大医院,找名医看病,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知名专家无法把主要精力放在诊治疑难疾病上,而基层医院却门可罗雀。”对于这种病患需求和医院资源安排错位的困境,省人大代表、象山县人民医院工会主席、主任医师陆振一归咎于缺乏成熟的分级诊疗制度。

浙江省省长李强昨天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同时李强指出,今年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实施优质医疗资源“两下沉、双提升”工程,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宁波代表团昨天下午在审议报告时,多位省人大代表的发言都聚焦到广受关注的医改。代表们指出,缓解医疗供需的错位已成为医改的难题,要尽快完善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各项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鼓励患者基层首诊。
 
医院资源错位,原因在于缺乏成熟的分级诊疗
 
“直到现在,许多病人依然争着去大医院,找名医看病,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知名专家无法把主要精力放在诊治疑难疾病上,而基层医院却门可罗雀。”对于这种病患需求和医院资源安排错位的困境,省人大代表、象山县人民医院工会主席、主任医师陆振一归咎于缺乏成熟的分级诊疗制度。
 
“这已经成为当下医改的核心问题。尽快完善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是根本之策,更好地明确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分工,让无序就医转化为有序就医,实现小病不出社区,遇上大病由社区医院转诊到大医院,治疗后再回社区医院康复。”
 
省人大代表、宁波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许幼峰告诉记者,完善分级诊疗的关键点是要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而客观地说,现在患者对于社区卫生机构的信心是不够的。”
 
对此,他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基层卫生机构的定位出现了偏差,注重公共卫生,而忽视医疗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还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患者的配药出现了不能延续的问题。“比如一些高血压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不到患者习惯服用的药物,只能到大医院就诊,这就不利于推进小病进社区。”
 
  “而如果基层首诊无从落实,分级诊疗自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优质医疗资源应多多“下沉”到基层
 
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许幼峰呼吁,综合性医疗机构应该同基层卫生机构加强业务上纵向联合,将优质医疗资源多多“下沉”到基层。
 
不仅如此,他还提出建议,要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引导大家去社区就医,但现在根本没有任何引导效果。“以普通门诊举例说,挂号费部分,2011年全省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调整为每人10元,卫生服务站每人5元,综合性医疗机构以三甲医院为例,虽高于10元,但差距不大。宁波市去年12月出台的改革方案,普通门诊诊疗费提高到每人15元,仅相差5元。其他各种检查费、药费部分,按物价统一标准进行按项目收费,个人自理部分在个人账户当年自付部分无区别,按实支出超出自付段后,个人承担的比例在三甲医院约25%,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约12%~15%,这对全年门诊医疗总费用来说实际差距不大,完全起不到引导患者小病、初诊在基层的目标。”
 
他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费用应该进一步降低,发挥医保“杠杆”作用,鼓励患者前往社区首诊。
 
  省人大代表、慈溪市人民医院院长许信龙建议,为了实现全社会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还应允许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医学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社会办医力量,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