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安徽省各县外流就医情况严重 最高地区达99%

2015-08-230次浏览
小新客服
有相关的负责人表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我省的县两级医院和诊所人才比较匮乏,有一些医疗机构床位都不足,也就不能正常的进行住院,接待能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差。像县级别的基层医疗机构发展速度是非常缓慢的,根本不能够满足县内居民医疗的需求。

这几年,为了把患者留在县级医疗机构,我省对县级公立医院进行改革,新农合政策也逐渐向“下”倾斜。不过,政策效果离“看病不出县”的目标仍有差距。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安徽省卫计委2015年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有30%参合患者去县外就医,一半以上的新农合基金流向县外医疗机构,这使得分级诊疗变得更加迫切。

数据:一半新农合基金外流

根据我省新农合数据统计,县外住院比例为30%,新农合住院补偿基金有55.18%流向县外医疗机构。

去年,在全省87个新农合统筹地区中,县外住院人次占总住院人次比例低于10%的仅有2个县:太和、天长;在20%以内的也仅有15个县。“这个比例越低,说明外出就医的越少。这与县乡医疗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程度、交通是否方便有关。”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

县外住院比例最高的,是安庆市迎江区,达到99.06%。芜湖县、巢湖市、铜陵县也有六成病人外出就医。“这主要说明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较差,但距城市很近且交通便捷。”

此外,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基层医院“留住病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广德、巢湖、怀远、宁国等地的县级医院住院人次增长最明显;而铜陵县、旌德、太湖、休宁等地的病人继续流失到县外。

原因:基层医疗能力仍薄弱

“整体来看,新农合病人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和省外医院住院的比例,并没有向‘下’或省内转移,而是缓慢向‘上’和省外医院增加。”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说,结合我省近四年数据,这一变动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我省30%的县外住院比例,高于全国21%的平均水平。

有相关的负责人表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我省的县两级医院和诊所人才比较匮乏,有一些医疗机构床位都不足,也就不能正常的进行住院,接待能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差。像县级别的基层医疗机构发展速度是非常缓慢的,根本不能够满足县内居民医疗的需求。

“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虽然进行了一段时间,但还没有有效调动县乡医疗机构的积极性,缺乏收治‘挑战性’疾病的动力。”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乡镇卫生院将具有住院指征的病人推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不愁没病人,又将稍有难度的病人推到县外。

此外,该负责人分析,省市级医院近年来快速扩张,吸引了县域和基层部分技术人才,使得县域医疗资源增长缓慢、技术能力提升缓慢。而新农合未能建立强制性逐级转诊制度,仅靠拉开“门槛费”和报销比例的差距难以有效让病人在基层就诊住院。

对策:县域医院“抱团”发展

“‘90%病人不出县’是今年定下的工作目标,但实现这一任务还很艰巨。”相关负责人说,建立分级诊疗和加强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了。

按照我省刚刚启动的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今年我省将组建县域医联体,让县域医疗机构“抱团”发展。

“以县为单位进行试点,通过整合县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实行区域集团化经营管理,来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该负责人说。

按照计划,县域内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组建2~3个县域医联体,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可自愿加盟,服务范围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牵头医院与加盟的成员单位双向选择,联合体内“纵向”合作,联合体之间横向竞争。

“医联体是为了提高县域医疗水平,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该负责人表示,如何让基层患者主动在基层就医,还需要制定相关标准,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措施:引导常见病首诊在基层

“一般常见病应在乡镇卫生院诊治,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可由县级医院派专家现场指导乡镇卫生院就地治疗。如果受乡镇卫生院技术条件所限难以诊治的,应转往县级医院诊治。”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首诊在基层,还应保证双向转诊的通畅。

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转来的病人,县级医院应优先安排入院。在县级医院已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并且病情平稳后,转回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病人至乡镇卫生院,指导后续诊治工作。

在县级别的医联体内,我们省是公里要建设统一的检验和影像等中心,要实行设备统一管理。还有需要在统一的规章制度下,以医疗安全为前提,要确定互通检验的结果。还有,医联体的成员之间需要建立远程的医疗合作关系。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