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解放医疗服务生产力 三大措施的开展

2015-07-294次浏览
小新客服
新医改自2009年推进以来,基本医保制度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与此同时,医疗服务供应体系的改革相对滞后,当前医疗主要矛盾仍然是制度性的供不应求。要解决供不应求问题,必须通过加大市场力量配置医疗资源的作用,进一步解放医疗服务的生产力...

 通过开放高端医疗市场,调动全社会力量,会同政府力量一起,把医疗卫生事业做大做强

  新医改自2009年推进以来,基本医保制度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与此同时,医疗服务供应体系的改革相对滞后,当前医疗主要矛盾仍然是制度性的供不应求。要解决供不应求问题,必须通过加大市场力量配置医疗资源的作用,进一步解放医疗服务的生产力。

  中国目前的医疗问题集中表现在贵、难、险三个方面,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供不应求。一方面,医疗服务需求飞速上涨。另一方面,行政干预过度造成医疗服务供应能力严重不足。

  后者主要表现在:机构准入未形成优胜劣汰的遴选机制;医务人员固化执业定位,缺失创业、发展激励机制;医疗资源宝塔式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结构严重扭曲。

  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就要通过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解放医疗服务的生产力。

  首先,医疗服务领域应去行政化。精简行政,解放大量行政束缚的医务人员,同时取消医院行政级别,回归专业发展与技术服务。

  这不仅会增加医疗服务人员队伍,减轻医院的行政人员负荷,同时有助于发挥医学价值的作用,促进行医地位的提升,改善从医的职业环境和收入水平。从长远来看,也有助于让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选择学医,医学生毕业后从医,从而使人才队伍的流失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其次,开放医疗市场。通过开放调动全社会力量,会同政府力量一起,把医疗卫生事业做大做强。

  一般而言,社会力量的比较优势在于个性化与高端、灵活的特色服务,适合需求弹性大、市场回报高的服务。政府的优势和职责更多在于提供人们普遍需求,但市场条件相对薄弱、受益回报低甚至可能亏本的基本服务。

  如果把上游高端服务称为“大”,把下游基层服务称为“小”的话,政府应该改变过去“抓大、放小”的传统思维,要把“大的”放给社会办医,“小的”由政府办医兜底。这非常契合三中全会倡导的政府办医重点在基层、面向全民的基本服务,社会办医更多集中在非基本的个性化服务。

  事实上,当社会办医发挥的作用越大,优势人群越来越选择个性化服务,政府办的基本服务也能更多惠及一般弱势人群。

  最后,医生自由执业,分级诊疗。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把中国240万医生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出来,为广大的社区百姓提供健康管理咨询和家庭门诊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家庭医生制的长期医患互信关系。随着专业性的专科门诊和普通门诊的发展,大量一般性门诊服务就能在充分发展的社区诊所解决,大病急诊、住院服务转诊到大医院诊疗解决。

  三大措施的开展,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医疗服务生产力,促进解决医疗资源的供求矛盾。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