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家对此给出的回应是:想要知道某药品是否在医保报销的范围内,还需要查看该药品是否属于医保药品目录内。至于陈爷爷服用的抗癌药的报销比例,还需要看当地医疗相关制度。
保险专家介绍到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分为甲、乙两类。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
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要先按照各地不同的比例扣除一定的个人自付费用后,将余下费用再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
在2020年,我国的医保目录规则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新增七类药品。按照医保目录调整的精神,2020版医保目录将采用一年一调整的方式,且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进行申报,国家医保局也将于近期在其官方网站开通网上申报系统,8月21日-30日进行网上申报,之后提交纸质申报材料。
根据上述方案,对于医保目录外药品,新增七类药品。具体包括:
1. 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
2. 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
3. 纳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或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且于2020年8月17日前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药品。
4. 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
5.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7日期间,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
6.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7日期间,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向国家药监部门补充申请并获得批准,适应症、功能主治等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
7.2019年12月31日前,进入5个(含)以上省级最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其中,主要活性成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