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也曾经遭遇到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进入城市中,农村中滞留的老人养老问题一度是社会问题最为集中的话题。城市中,一心想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经济上所谓的“财富自由”,挤破头角地希望在城市中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时,不得不放弃的是家中的老人甚至是当时日本经济崛起需要付出的一种“必须付出的代价”。
中国的崛起之路上,养老问题上似乎遇到的难题远比日本当年还要头疼。
城市里的养老的个人选择集中在“差钱”和“不差钱”的区别上;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公立养老院的不足才会有私立养老院出现,而除了少数由基金会性质、慈善组织资助的私人养老院之外,大部分养老院本质上还是为了牟利,与公立养老院的社会保障性质有着天然的经济性质的区别。
本应由社会保障体系承担的责任交由私人养老院的做法固然是阶段性的,却无法给予老年人应该享有的幸福晚年。
与日本一样,东方儒家文化圈里的养老观点中,老年人与家里的儿孙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概念。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家庭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两个人养活四个人的压力在无法得到社会保障系统支持的情况下,个人收入根本无法达到赡养老人的义务,看着儿女却“老无所依”,中国式的养老被提前预支了。
在城市,最终还是有一个养老院是可以依靠的,在中国更广阔的农村里,养老的难题已经不是“差钱”或者“不差钱”就能够解决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已经打碎了传统养老的概念,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才是中国式养老终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