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退休人群如何筹划养老金

2012-02-230次浏览
小新客服
但凡退休筹划的问题总是让人忧心忡忡,有些准退休族缺乏未来花销的合理计划,有些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支出例如医疗费用等心里没底,还有些觉得需要调整当下的投资方式。总之,“备战”退休的问题相当严峻。

根据退休后阶段性的花费需求,来“倒计”预留金,同时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如配置固定收益产品是传统养老金的预留做法,不过,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不妨增加权益类投资比重,股票、基金等产品可以在长期投资后取得不凡收益。

“我的父母亲都已经年过半百,离退休年龄步步逼近,作为晚辈,我想给他们买些健康类保险产品,可是问了几家公司,不是年龄已经超出就是保费极其昂贵,难道没有别的方法让他们对风险有所防范吗?”

“我离退休只有5年了,收入即将大幅下降,我该如何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呢?到底是存银行、买债券还是投资股票、基金呢?”

“利率下降、投资受挫,我原先计划好的退休金缩水好多,在退休前的2年时间里,我该怎么办呢?”

退休准备因人而异

其实,并非人人都需要为退休担忧,有些岗位的退休后收入与工作时收入基本持平,有的甚至超过后者。对这些人来说,退休就不那么“可怕”了,反而在经济有保障的情况下过起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而真正需要为退休提前“备战”的,是那些收入落差巨大的人群,比如原本月收入可以达到一、二万元的,退休后只有三、四千元;原本年终奖金可以领到四、五万元,退休后突然失去这笔收入……对这些人来说,退休无形中加大了生活的压力、打破原本收支平衡的状态,挪用积蓄成了无奈的唯一选择。

另外,随着寿命的延长,那些想要在较短时间内留出晚年生活花销的准退休族面临难题。由于退休后的岁月远不止10年、20年,如果一个六十岁退休的人需要为未来三、四十年留足积蓄,他将不可避免地在保守的储蓄方式与积极投资的方式中产生徘徊。前者是较为传统的预留方式,例如定期存款、债券等等,拥有风险小的优势,能够满足人们求稳的心态,但积累的回报率并不乐观,一味存款连通胀都难以抵挡;而后者虽然有着较高的回报预期,但伴随着不小的风险,特别是短期的投资风险较高,很可能得不到收益却亏了本金。似乎哪种方式都不太合适。

准退休族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倒不妨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根据划分年龄段来计算预期需求,再分别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按照年龄段需要“倒计”预算

通常情况下男性60岁、女性50岁退休,我们不妨以“10年”为一个阶段,根据阶段性的花费需求,来“倒计”预留金,同时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

70岁以前旅行花销大

根据上海一中高档敬老院的报价,每月的托管费、护理费、伙食费相加从1000元至2000元不等,这样,一年的费用约12000元至24000元。

如果选择81岁时入住敬老院,首先可以将80岁前各类“基金”的结余拿出部分,支付入院手续费、体检费等一次性费用,再逐年使用“机构养老基金”的投资本息。在计算投入时,同样可以使用贴现的方式,对年龄、投资收益率来个预计,“倒算”即可。

我们可以发现,原本令人忧心的养老储备金其实并不那么可怕,即使离退休只有2年的夫妇,同样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建立“旅行基金”、“健康基金”与“机构养老基金”,而关键在于利用时间价值,做到长期投入。

特别提示:对子女“自私”一点

准退休族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子女过于“慷慨”,一切都为子女着想,即使在他们工作后还要资助他们买房、买车;而对自己却过于“吝啬”,省下的每一元钱都为了让子女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样,准退休族的养老金自然难以着落,他们既难以依靠子女养老、又无法积累足够的养老金,所以,准退休族现在就应该“自私”一点,先安排好自己的养老金,再去帮助子女解决困难。

如果需要想子女提供经济支援,不妨立字为据,来个几年还清,这样既防止了“啃老族”,又能让自己生活有保障。

计算小贴士:

贴现:一种“倒计”投入成本的方式。假如第二年初需要本息合共10万元,预计年收益为5%,那么第一年初需要投入10/(1+5%)=9.52万元。如果第二年初、第三年初各需要10万元,那么第一年初就需要投入10/(1+5%)+10/(1+5%) =18.6万元。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根据自己的预期花销和预期收益率,算算需要投入多少本金吧。计算时要特别留意投资的年数。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