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养老机构忙,高低两端惹深思

2015-09-240次浏览
小新客服
养老主要包括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受国情的限制,我国适用“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从现有情况看,国家的养老体制还处在探索阶段,整体制度还不健全,所以,家庭养老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主导地位。作为民众自己,要想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还需适当的依靠商业养老保险保障。
 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约7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养老既是社会之难,更是个人之忧――
 
仅从养老机构来说,一方面公众对养老机构存有“入住难”“一床难求”的印象,另一方面却是养老机构全国平均空置率达48%的现实,“冰火两重天”折射出当前我国养老机构面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村镇敬老院入住不足城市养老院一床难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养老机构的空置现象主要出现在农村,而不是在城市,48%的平均值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敬老院。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养老机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目前养老机构空置率较高,全国平均达到48%。
 
记者在安徽走访时发现,阜阳市颍上县有农村敬老院70余家,入住率仅为30%左右,总入住人数在5000人左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也相对较低。养老机构郊区化,使得老年人脱离了原有生活圈,不仅子女不方便探望,还割裂了老年人与其他年龄层人群的交往。孙翠兰现在居住的养老院就位于市郊,距离市区至少需要1个半小时车程,为此儿女们不得不把一周一次的探望缩减为一月一次,“以前出门就是超市、商场,如今去一趟市区像是过年,时间长了也闷得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养老机构的床位利用率总体较高,一些公办养老机构甚至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家住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的孙翠兰老人近2年换了4家民办养老院,“也想住公办,但就是没有空床位”,她告诉记者,当地公办养老院数量不多且早已人满为患。
 
养老院应明确服务对象
 
芜湖市一民办养老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接收老年人实际上只根据身体状况作价格上的区分,没有太多限制,“只要有钱,有空床位,住公住私随你定”,这直接导致公办养老资源被过度追捧。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对公办养老机构职能定位不明确问题进行改革。以北京为例,今年印发的《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公办养老机构明确接收对象,作出了公办养老机构接收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和其他失能或高龄的老年人等规定。
 
专家建议,作为“保基本、兜底线”的公办养老机构,应当提供救助性和保障性的基本养老服务,服务对象应当是三无、五保、高龄、失能、失独等存在特殊困难的老年群体。姓“公”的公办养老机构要明确入住对象,回归“保基本、兜底线”本位。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在地理位置、服务、收费等方面存在优势的公办养老机构,导致“一床难求”的原因之一是对收住的老年人没有明确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的界定,除了收住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政策托底对象外,还收住部分社会老年人,使得一些低龄、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社会老年人早早“排队”。
 
 养老机构既要增数量更要调结构
 
近年来,跟随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的步伐,养老机构数量规模呈现持续发展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0余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在26张左右。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201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表示,要继续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确保今年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张的目标。
 
然而,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相比,养老机构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专家指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要求发展更多的养老机构,但从长远来看,养老机构主要服务对象应当是失能半失能老人,他们才是养老机构应予以满足的“刚需”。同时,我国养老机构的供给格局亟待改变,应重点发展满足中等收入老年人经济水平的中档养老机构,将养老机构的结构从“哑铃形”调整为更为合理的“橄榄形”。
 
吴玉韶表示,这种“哑铃形”结构,主要出现在民办养老机构中。“我所了解的一家高端民办养老机构,每间房每月收费1万多元,开办一年多了,300多张床位只有10%左右的入住率。”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认为,未来应在新增养老机构中大力发展城区中小型和小微型养老机构,就近就便解决中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应当以养护型养老机构为主,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现有的农村敬老院也要实现转型发展,增加康复护理服务功能,不仅服务五保老人,还要对农村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开放,向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转型。
 
记者了解到,城市养老机构虽然总体入住率好,但其中的“高低两端”发人深思。低端的养老机构设施简陋,空间狭小,居住拥挤,服务内容单一。孙翠兰透露,自己住过的养老院大多是旧房子改建的,护理人员也基本是周边请来的中年妇女,普遍缺乏护理技能,“有的光会打扫屋子、端饭端菜,我们真有个头疼脑热,她们也摸不准情况”。而有的高端养老机构则专门服务经济状况好的老年群体,地理位置优越,装饰豪华高档,硬件设施完备,服务内容丰富。许多子女和老人既不愿意选择前一类养老机构,又无力承担后一类的高额收费。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在我国养老问题上都有其突出贡献。从近几年发展来看,两者的体系发展、制度建设上都有明显的改善,民众也从中收益颇丰。因此,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作用发挥到实处,实现“共赢”,是解决“老有所养”问题的关键。如需了解更多保险产品的信息请访问新一站保险网,我们有24小时客服诚挚为您服务。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