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养老规划故事,养老规划各有高招

2011-05-040次浏览
小新客服
尽管存款也是一种规划,但他总担心通货膨胀。而对于其他规划方式,比如买股票、投资固定资产等等,他又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  马女士也有此困扰。考虑到老年生活,此前她和丈夫曾投资房地产,结果损失了不少钱。他们想再做点什么规划,又怕再次失败。钱搁在手里,一...

“年纪轻轻就在规划养老,难道我真的OUT了?”

  “养老?我现在才30多岁,该怎样养老呢?”

  “现在靠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我现在过得紧巴巴的,钱哪儿去了,都拿去做养老规划了!”

  昨日,本报披露的“神鸟数据公司”专门针对成都市中高收入家庭养老规划所作的一份调查显示,30~45岁的中高收入人群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从现在开始,已经提前在为自己做养老规划了。对于这项调查结果,市民的反映各不相同,在网上网下展开了一番热议。

  力挺派认为养儿难防老,提前规划可以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反对派则认为提前做规划,现实意义不强。还有一些人则依然一脸迷茫,不知道该怎样规划,从何下手。

  本报记者 辜波 郭庄

  力挺派

  “有了两套‘养老房’,才敢去享受旅游”

  心态特点:老了靠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认为老了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光靠社保是不行的。

  “你们觉得这个现象比较新,实际上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已经非常突出了。”对于“养老财务规划呈现年轻化”这个话题,在出版社工作的古女士觉得已经不新鲜了。

  古女士身居出版社中层,40多岁。用她的话来说,他们家“看上去还可以”,在成都也算得上是中高收入家庭。实际上,家里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平常根本不敢有什么大的支出。从几年前开始,她就已经和丈夫琢磨退休以后的生活了。“我们都不指望下一代人来养我们。”古女士说,娃儿只要不啃老就可以了。在她和朋友中都流传这样一句话:以后老了,靠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小时候,古女士过过苦日子。她一直有一种危机感。眼下这份工作看上去还可以,但以后说不准,万一哪天降薪了、失业了,都有可能。而且以后老了,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光是靠社保是没办法实现的。“想起这些,心里就发慌”。尽管家里现在每年少说也有一二十万的收入,但他们根本不敢拿来用。

  那么,钱去哪儿了?古女士说,她都拿去做固定资产投资了,也就是投资房地产,“完全就是冲着养老去的”。她和丈夫琢磨,这样可以让钱保值,以后老了有物质上的保障,还可以增加现在的收入。而这些都是她和同事、朋友“钻拢”就要摆的话题。在她周围,95%的人都在提前做养老规划,“根本就不稀奇。”古女士说,攒到现在,她家有两套房子可以出租,生活有了保障,一家人才敢外出享受旅游。

  反对派

  未来不确定,规划养老现实性不强

  心态特点:认为30多岁就考虑养老太消极;还有人认为以后的社会保障够生活,无需提前规划养老

  跟古女士相反,新都普兰克猪业合作社老总龙波则认为这个话题比较消极和保守。“我感觉,30多岁就去考虑自己养老的事情,还是早了一点。”龙波毫不讳言地说,这种想法看上去有点消极,保守了一些,不是太乐观,好像在逃避什么,“提前养老根本就不用专门去考虑。”

  “未来有太多不确定性。”龙波说,他没有去投资房地产,也没有买什么股票基金,只是做实业。他认为,财富不应该是年轻人重点关注的,最重要的是眼下的事业。只要积极地奋斗和有积极的心态,起码的养老问题是不用去考虑的,该有的肯定会有。

  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蒋先生快满40岁了,他认为现在就考虑养老,太早了,未来很远,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提前做养老财务规划,现实意义不强,“我觉得,以后的社会保障完全够我生活,这就够了。”

  彷徨派

  钱搁在手里,一直不敢动

  心态特点:迷茫,投资失败赔过钱,想再做规划,又怕再次失败

  另外一部分人却陷入了迷茫,迷惑于种种养老财务规划方式,不知如何规划。

  “我现在都把钱存了起来,不知道该怎样规划。”昨日,赵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讲述了自己的困惑。赵供职于一家私企,家庭年收入加起来有10多万。每个月领了工资,留下一部分生活费后,都存银行去了,年年如此。他们的眼光盯到以后,除了孩子从小到大的学费,还指望等老了有物质保障。尽管存款也是一种规划,但他总担心通货膨胀。而对于其他规划方式,比如买股票、投资固定资产等等,他又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

  马女士也有此困扰。考虑到老年生活,此前她和丈夫曾投资房地产,结果损失了不少钱。他们想再做点什么规划,又怕再次失败。钱搁在手里,一直不敢动。

  养老规划故事

  才34岁 他已养老“定投”几年了

  “我决定至少存它20年!”这位家庭年收入十三四万的IT人士坚定地说

  一早,拎起电脑包疾步穿越斑马线;在人群中啃上两口面包;偶尔应付两通毫无预兆的电话。头发略显凌乱的IT人士张先生,34岁,已经成家多年,没有孩子。他的生活和工作,远比头发顺畅分明。两口子一年的工资、福利加起来有十三四万,除了每个月1300多元的房贷,两人在经济上并无多大的压力。但他通常还是很“紧张”。

  “我明年想要娃儿了,拖不起了,妻子都快30岁了。”喝了一口白开水,张先生嘟哝着,翻着当天最新的工作计划,眉头紧皱。张先生的顾虑非常现实:每年家里只能存几万块钱。还有10多万的房贷没有结清。孩子出生后,怎么办?10年后,这个家庭怎么办?20年后,他们退休后怎么办?……

  “我们能指望孩子吗?孩子都还没出生呢!”张先生自嘲了一句。

  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把他折磨得夜里睡不着觉。跟妻子唠嗑的时候,两人说完一段,就盯着天花板发呆。“你们每年10多万的收入都还焦虑成这样,其他收入低的呢,怎么办?”一些朋友“损”他。

  有一次,领了当月的工资,他去银行存钱。当时金融危机还没来。每个月,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存2000元。他都跟柜台的工作人员混熟了。接过存折,那名女工作人员抱怨了一句:你这样好麻烦哦!现在钱贬值得快,你还不如去存定投,每年的收益比利息高嘛!

  对方立即帮他叫来一名经理,推荐了基金定投,“你可以选择存5年、10年。”在对方的解释下,他才知道这种方式其实是在为以后做盘算。最终,他决定每个月存2000元。当时,沪深股市还在4000多点,但已经在不断下跌了。后来金融危机袭来,他一度减投到每月500元。

  “我决定至少存20年!”张先生坚定地说,他和妻子已经商量好了,准备把这笔钱作为养老的一部分。如今,这部分钱已经累计到了几万元,每年还会分一点红利。而妻子则为两人分别买了一份5年左右的保险。至于其他养老规划,他们还在琢磨,但心里比较迷茫,“毕竟手头积蓄还不多。”

  想到以后,张先生总是有种不安。现在做每一项规划,他的眼光都放得很远,“尽管时间长,但肯定值。”

  专家

  年轻人养老财务规划 并非等同于短期理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

  不管是古女士的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张先生的基金定投,他们的定位都不在当下,而是看到了以后。这种养老规划方式目光长远,充满了连续性和长期性,并非简单的等同于财产短期增值的理财规划,它不是一种短期投资行为。

  中国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西方是先富后老,而中国许多人是未富先老,公共保障和养老体系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现在的养老投资规划呈年轻化趋势,表明这个群体未雨绸缪,可以在以后维持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平。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

  这种投资的意识是正确的。它超越了现在普遍流行的短期投机心态。至于怎么投资,怎么规划,怎样规避风险,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要首先肯定有这种意识,这是一件好事。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