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看病难、看病贵”出良方世界最大医保制度怎样落实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三大体系已全面建立,这为城乡居民构建了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
新农合为农民建起“生命线”
元旦前夕,陕西农民周丁子听说今年的新农合结余资金还能进行二次补发,这让她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患有脑梗和高血压,这位69岁的农民前不久在镇卫生院住了两次院,一共花了1000多元钱,通过新农合报销了600多元。周丁子说:“我跟老伴都有病,要不是参加了新农合,家里的大部分收入就都用来看病了。”
周丁子所在的陕西省蓝田县胭粉台村是一个贫困村,村委会主任陈佐生告诉记者,过去村民都是“小病扛、大病拖”,现在有了新农合保障,得病了都会及时去医疗就诊。不仅住院能报销,陈佐生还发现,现在得了感冒这样的小病,去村卫生室打针买药也能报销。他说:“我感冒在卫生室买药花了6元多钱,也能报销3元钱呢!”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已达到8.35亿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96.3%。不仅得了大病住院有保障,我国还普遍开展了新农合门诊统筹,既保了大病又兼顾了小病。截至2011年9月底,超过90%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此外,政府的持续投入正逐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陈旧、人才缺乏、管理不足等问题,各地也在探索异地就医及时联网结算,按病种、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方便农民看病的新举措。
记者采访了一些农民、政府官员和专家,他们普遍认为,一张看不见的医疗保障之网已经在中国社会保障最薄弱的农村形成,虽然这张网目前还不能兜住农民看病就医的所有问题,但它所起到的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等问题的作用显而易见。
城市人口进入“保障线”
我国从1998年开始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城镇非就业人群的基本医保问题曾是我国医保制度的薄弱环节,包括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居民的这两大群体数量巨大、看病难问题突出。从2007年开始我国试点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已在全国全面推开。
据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介绍,政府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投入,资助城市中“一老一小”、大学生以及流动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中央还专门投入资金解决近80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
同时,各地探索了方便居民就医、降低医疗成本的多种经验。在山东省济宁市,参加医保的城乡居民在住院时可以享受“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前不久,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居民林淑娥老人在当地“新农合”医疗服务中心办理了结报手续。她今年缴纳了30元的基金,却报销了2000多元医药费。当地从2006年起,实行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凡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未享受公费医疗的社区居民均被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据了解,天津、重庆、宁夏等地也都在探索基本医保制度城乡统筹改革,以省为单位进行基本医保制度城乡统筹。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4亿人和1.87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大陆超过93%的人口。
医疗救助筑起“安全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我国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大幅增加,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补助从2009年的每人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60%以上。但对于一些困难群体、重大疾病患者来说,在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自付部分仍是沉重的负担。
对此,我国采取了医疗救助最后托底的保障办法,构筑起全民基本医保制度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线”。近几年我国医疗救助资金大幅增加,2011年已筹集资金17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30亿元,救助对象也不断扩大,从低保家庭、五保户逐步覆盖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
据青海省卫生厅副厅长李晓东介绍,青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提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急性白血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同时将参合农牧民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宫颈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化疗,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透析三类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
同时,为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我国加快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负担。记者在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镇申南村看到,这个辖1300多人口的村卫生室配备有193种基本药物,并全部实行了零差率销售。村医张宪芳说,没有实行零差率销售以前,村卫生室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15%以上,现在这部分差额由政府财政补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也减少了村民看病买药的花费。
孙志刚说,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形成了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为兜底,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救助的投入,加大救助力度,完善救助政策,筑牢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最后一道“安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