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即将到来,许多消费者在网上预订机票或酒店时发现,他们遭遇了“同货不同价”、“常客价更高”的情况。对此,一些消费者感到困惑和不满。
一位消费者陈女士在网上预订五一期间去某地旅游的酒店时,发现不同手机在同一个平台搜索同一家酒店时,相同房型的价格并不相同。以入住某某酒店为例,陈女士的手机上显示,大床房无早餐房费为1383元,享受“早订多减”485元,“春日特惠”15元,每晚到手价883元。然而,使用家人手机登录另一个账号查询时,却可以多优惠70元,到手价只需813元。
除了“同货不同价”,还有一种现象是付费会员的价格反而高于普通用户。在一些在线平台上,同一趟航班机票的付费会员价格竟然最高;同时搜索同一天、同样房型的酒店时,不同用户的优惠程度也不同;使用不同手机登录时,所提供的价格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利用大数据实现的“精准坑客”行为,被业内称为“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商家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购买习惯等信息,调整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虽然这种个性化定价理论上可以提高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当这种策略过于普遍,甚至影响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时,就显得不妥了。
五一假期本应是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但“同货不同价”的现象却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理性选择,敢于对抗“同货不同价”;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执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商家更应该诚信经营,避免耍小聪明,否则最终只会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