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取长补短,让各家各业能在合作中发觉商机

2015-08-300次浏览
小新客服
加强对保险公司再保险关联交易的监管,防范再保险经营风险,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近日一场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上,数十家保险公司透露了掘金“一带一路”商机的兴趣与意愿。然而他们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撬动整个市场,于是,取长补短、联手掘金的计划,便在中外资保险公司之间悄然达成共识。
对于“走出去”的风险管理必要性,并非所有的中国企业都有清醒的认识。从中国企业在一些海外国家的保险覆盖率来看,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资产,在海外几乎处于“裸奔”状态。

在保险业人士看来,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对保险服务和解决方案存在巨大而现实的需求,亟需保险行业提供全球性的风险解决方案。

对此,苏黎世保险中国区总经理于璐巍深有感触。他们在充分调研后了解到,中国企业涉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致会面临政治、经济、自然、人员等各种风险,具体风险视不同国家而定,这些风险都可以通过保险这一工具来转嫁。

由于“一带一路”战略尚处建设初期,因此业内还无法对相关保险需求总量进行一个精准预估。不过,于璐巍告诉记者,从苏黎世全球承保经验来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可能会催生几大类险种的市场需求。一是,工程险、航运险、责任险等传统保险产品;二是涉及人员方面(包含绑架、旅行、健康等风险保障)的险种;三是保障特殊金融风险的“另类”险种,如跨境并购保险等。

对于任何一家保险机构而言,这都是一块大“蛋糕”。但他们很快发现,“单打独斗”这个传统的竞争模式在掘金“一带一路”商机时遇到了障碍,必须借外力而形成合力。而中外资保险公司携手、建立合作机制,是唯一可行的最佳解决方案。

道理很简单,中资保险公司虽然在客户资源积累方面令外资同行难以企及,但由于尚未开设海外分支机构,他们没有直接提供承保理赔服务的能力,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当地环境、法律、风险等也缺乏了解,甚至还不符合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保险政策。这恰与缺乏客户资源,但拥有全球网络和专业团队优势、擅长承保大型跨国项目及特殊风险的外资保险公司形成优势互补。

在与一些外资保险公司高管的采访交流过程中,记者能感受到他们对于“一带一路”商机的重视程度。在他们看来,从中长期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对于外资保险来说是历史性发展机遇,甚至有不少外资保险将此视为他们在华进一步突破发展的“分水岭”。考虑到随着我国中资保险公司的发展,中资保险公司之间、以及个别中资保险公司与境外保险公司之间也构成了较为紧密的关联关系,有必要加强对中资再保险关联交易的监管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