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154.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出口额为2919.3亿美元,增长了0.5%;进口额为2235.4亿美元,下降了0.6%;贸易顺差扩大至683.9亿美元,增长了4%。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王静指出,这是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六个月来首次转正。她分析称,手机、集成电路类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带动了机电类产品出口增速的回升。具体来看,手机、汽车和集成电路类产品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了54.6%、27.9%和12%,推动了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从上个月的-6.7%回升至1.3%。尽管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呈负增长,但跌幅已经从上月的11.1%收窄至5%。塑料制品、箱包和家具等品类成为主要拉动项,跌幅也有所收窄。
从出口目的地结构来看,我国对美国出口规模超过预期增长。11月,我国对美国、东盟和日本市场的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了7.4%、-7.1%和-8.26%,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而对欧盟的出口则继续下降趋势,降幅扩大至14.5%。王静认为,去年同期我国外贸出口基数较低,全球消费类电子市场逐渐回暖,美国部分行业步入补库存周期是出口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据科纳仕咨询报告显示,全球消费类电子市场逐渐回暖,而IDC咨询机构预测,全球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市场将有所回暖,这将带动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增速回升。
然而,王静也指出,国际需求仍然偏弱。数据显示,今年11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虽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但持续低于50%。越南和韩国出口金额同样呈现下降态势,显示海外需求仍未完全回暖。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表示,展望12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美国经济面临压力,国际油价受多方因素影响,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挑战。
在进口方面,王静认为,我国进口增速有所减弱,需要进一步发力稳增长政策。她强调,今年11月我国进口同比增速仅为-0.6%,环比增速为2.4%,低于过去10年平均水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导致原油、农产品、钢材、铜材等进口金额下滑,数量因素对进口增速的影响较大,显示出中国经济修复动能有待强化。王静建议,未来应持续发力稳增长政策,激发消费潜力,释放有效投资需求,创造更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经营预期和信心。郑后成指出,我国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进口指数下行,国际油价下滑等因素将继续对我国外贸进口形成压力。
综上所述,我国外贸进出口虽然总额持平,但出口增速转正、贸易顺差扩大,进口增速略有减缓。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我国需要继续调整政策,稳定外贸增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