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了首次视频会晤,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提出,中方所倡导的全球性倡议对美国开放,希望美方也同样开放。与此同时,拜登总统正式签署了1.2万亿美元的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作为中国倡导的最重要全球性倡议之一,“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在美欧纷纷推出基础设施计划的背景下,若“一带一路”能够进一步多边化机制化发展,并与西方七国集团首脑提出的“重建更美好的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简称B3W)以及“连接欧洲设施”计划等进行对接合作,将更有效地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对实现世界和平稳定、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缺口巨大,不论是数字时代的新基建还是传统基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需求。特别是欠发达国家急需投资改善基础设施,缓解国家贫困问题。根据20国集团(G20)旗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展望》报告,2016年至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增至9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约3.7万亿美元。预计到2040年,中国、美国、印度和日本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占全球的一半以上。然而,资金供给不足、供需匹配困难一直是国际开发性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难题。
面对巨大的资金和建设缺口,单一国家如中国、美国和欧洲都缺乏足够的融资和承建能力。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项目更侧重于信息化和科技创新领域,这意味着市场主体,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参与度会更高。因此,“新基建”项目的融资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融资体系,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并在融资方式上进行创新。中美欧在不同领域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法规制度等方面都拥有不同优势,因此可以在契合领域加强基建计划的对接合作,而非相互敌视竞争。
在基础设施包括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美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美国的基础设施已经严重老化,甚至威胁到民众的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作。近期,得克萨斯州大面积停电和佛罗里达州住宅楼坍塌事故暴露了美国基础设施的困境。数据显示,美国近四分之一的桥梁存在问题,其中10%存在结构缺陷,14%功能过时;超过一半的致命交通事故与道路设施条件差有关;客运列车的平均速度仅为欧洲的一半。美国也存在明显的“宽带鸿沟”,农村和低收入社区缺乏高质量的网络基础设施。
当前,美国海湾海岸出口天然气的多数出口基础设施仍在规划或建设中,而美国的天然气等能源也无法出口到中国。同时,美国政府在重振基建方面面临挑战,赤字高企、政治极化导致政府资金短缺,使得美国的基建陷入停滞状态。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估算,到2025年之前,美国基础设施的资金缺口将超过2万亿美元。对中国企业来说,投资建厂是最容易获得美国地方政府支持的方式。根据2009年颁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第1605条规定,涉及航空、铁路和公路等运输项目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运营设备必须由美国国内生产制造。此外,金融资本可以组团,共同参与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美可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领域的交流与对话,建立投资促进机制,推动美国基础设施项目信息的传播和相关政策议题的深入探讨,为更多中美企业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信息传播渠道。同时,加强两国省州级政府的互动,共同推动省州级基建项目的合作,这对于美国各州,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国之间的联系具有推动作用。美国州政府可以成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器”,推动每年在中美两地轮流举办省州长论坛,通过省政府和州政府的紧密联系来促进省州级基建项目的合作。
除了共同建设美国的基础设施,中美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来增进合作、缓和关系。中美可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B3W等倡议的对接,共同为第三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贡献。在这一过程中,“一带一路”将继续稳步发展,成为国际多边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持久稳定国际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