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和埃森哲咨询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全球化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和阶段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业界普遍认为中企国际化的常见路径是从进出口贸易开始,然后逐步扩大到对外投资,俗称“贸而优则投”。然而,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与短期突发事件不同,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更为深远。
在疫情持续影响下,人员跨境流动受阻,跨境运输速度变慢,效率下降甚至受阻,投资目标国经济形势不佳且消费市场规模萎缩等问题加剧了企业“走出去”的困难。以往取得进出口贸易成功的企业转向对外投资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无法轻松复制以往的模式。例如,以往从某国进口木材原材料的企业在该国投资种植园,或向中亚出口消费品的企业在当地设立商贸园区或中国小商品城,但在疫情影响下,由于人员流动和项目考察难题,这些行为的实施难度大幅增加。
这种情况导致进出口贸易企业在国际化之路上推进速度变慢甚至受阻,企业需要面对如何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下继续前行的挑战。是继续加深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还是拓展横向产业聚集?是开拓新的中国制造领域,还是转向虚拟经济类的国际化?这些问题目前尚难有明确答案,企业界正在努力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不断摸索和尝试。
从宏观、长期的角度来看,疫情带来的新情况和中企的尝试正在酝酿着中企国际化的新模式,企业需要在应对疫情影响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战略,寻找适应新形势的国际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