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分红型保险与储蓄之间的不同

2012-08-260次浏览
小新客服
分红险适合个人经济状况良好、长期收入稳定并且想为未来较远的某一时间点(如子女的教育、婚嫁,自己的养老等等)提前做准备的投保人,尤其适合年轻且需要保障期限长的投保人。

中国人寿分红险的回报率约在3.5%--3.6%(含约2.5%的预定利率,下同);平安人寿则超越市场预期,给出了4.5%--5%的高额回报水平;而8年来主推“保额分红”模式的新华人寿,2008年分红收益水平基本与2007年持平,成为分红险市场上最为抢眼的“收益王”。新华人寿2008年度分红业绩报告显示,这一“年度红利”水平与2007年基本持平,部分达到一定年限的年交保单,已经拥有了“终了红利”。“基本持平”,意味着投保人在牛、熊市都能享受到基本相同的较高回报;特别是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行新保险法,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明确作出规定,拓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此次修订后的保险法将现行的“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拓宽为“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并增加了“投资不动产”的内容;基于以上原因,投资型保险产品以既有保障,同时兼具储蓄和理财功能,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分红险产品一时间成为部分投保人进行投资理财的首选投资产品。据某寿险公司负责人称,截至7月底,分红险占据了当年新增保费的70%以上,分红险成为各家寿险公司攻城略地的主要利器。投保分红险,投保人应该做到“长期投资、兼顾保障、按需投保、合理配置”的投保原则。

长期投资

分红险作为中长期理财方式,意味着投资期间将跨越牛熊市,以保险公司相对稳健的经营风格,可以为投保人带来预计较为可观的预期收益。购买分红险产品不仅具备良好的资金积累和增值能力,更有助于培养人们养成长期理财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对于目前没有足够储蓄或未养成良好储蓄习惯的人。

35岁的张先生想为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做打算,投保了某寿险公司的养老年金分红保险,张先生选择保额12万元,月缴1312元,缴费期15年,共缴23.6万元。

张先生从55岁开始每年即可领取12000元,保证领取至80岁,共领30万元;生存至55、70和80岁还可额外分别领取祝寿金和满期金1.2万元、2.4万元和6万元,共计9.6万元;从35岁至80岁的45年期间还可视实际经营情况获得数额不等的红利分配;在15年的缴费期内身故,可豁免未缴完的余款,且受益人可继续领取养老金和红利;在55岁前因意外伤害而身故,可获赔12万元,且受益人可继续领取养老金和红利。

分红险除具有基本保障功能外,每年还可以根据分红保险业务的实际经营情况,决定红利分配。不论利率处于加息周期还是降息通道,不论资本市场如何变动,分红险的收益都能稳定在一定的水平,成为抵御资本市场动荡的主力险种。此外一些产品在保险期间还提供公共意外全残、身故等多重保险保障,如此可以运用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缓解可能发生的意外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

兼顾保障

张女士34岁,老公35岁。夫妻双方均为企业员工,夫妻家庭月收入累计4100元,夫妻双方单位均享受“五金一险”。2007年在银行购买了6万元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由于受2008年以来股市震荡的影响,资金缩水不少,现在手中有4万元闲置资金,想寻求一个比较稳健的投资理财产品,并希望根据夫妻双方的情况,适当对保障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补充。

虽然夫妻双方都享受社保,但社保目前仍然处于“保而不包”的状态,象住院医疗保险中自费项目、部分门诊费用、误工损失等社会保险都不予报销,鉴于目前震荡的投资环境下,张女士可选择某一家寿险公司的分红保险作为主险为家庭某位成员进行投保,可以选择10年以上进行缴费,附加重大疾病保险和费用补偿型的住院医疗、附加意外、意外医疗保险等附加刑保险产品,在充分享受分红型保险带来的稳健收益的同时,可以为家庭成员提供系列保障,充分发挥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克服单一投保分红险保障不足的问题。

按需投保

保险解决的是一生的事情,分红保险并非为了赚钱,其目的是为了抵御未来的通货膨胀。

36岁的刘女士为自己8岁的儿子投保一份保险,年缴保费约2.1万元,缴费期20年,保额10万元。儿子从该合同生效90天后(需经过犹豫期)即可领取3000元;儿子7--54周岁每年都可以领取3000元,55--64周岁每年可以领取1.8万元,65--87周岁每年领取3.6万元。如果儿子生存至88岁后的保单周年日,可获取20万元的满期金。如果儿子在保险期间身故,可获得3倍保额的赔付,即30万元,保险期间内每年可享受现金红利。红利不领取可以累计生息,到儿子88周岁的累计红利(中档)约为215万元。既能保证儿子从小到大的教育经费,又能保证儿子长大到退休的收入。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