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受益于"人口红利"的中国经济将不得不面对即将来临的老龄化"拐点"。面对巨大的养老压力,如何借助商业保险实现老有所养、老有“好”养,笔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市民答疑解惑。
按需投保勿计较收益
目前市面上的商业养老保险,根据是否具有分红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养老险和分红型养老险。其中,后者又在近几年有新的产品出现,比如万能险和投资连结险。传统养老险和分红型养老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两者的预定利率设置不同。前者的预定利率是确定的,后者有一个保底利率,但相对前者要低许多,或者根本就没有保底,但有投资收益的可能。
从产品功能来说,无论是传统养老险还是分红型养老险,都各有利弊,不能绝对地说哪一个更好,只能说更合适哪一类人。不同类型的养老险产品,投资风险不同,市民投保时需仔细考虑。
传统型养老险适合以强制储蓄养老为主要目的,在投资理财上比较保守者。万能型寿险适合理性投资理财者,坚持长期投资,自制能力强。投资连结保险该品种有可能血本无归,因此不适合将养老寄托于此的人。适合年轻人,风险承受能力强,以投资为主要目的,兼顾养老。
越早投保优惠或更大
有市民表示40多岁自己有闲余资金准备投保时,却发现不是很划算了。那么什么时候投保养老保险最合适呢?以投保一份某保险公司的补充养老保险为例,保额设计都是10万元,缴费期为10年,不同年龄的市民投保,随着年龄增长,所需缴纳的保费增幅非常明显。约定开始领取的年龄是50岁,经过测算,至被保险人70岁时,固定领取的养老金总额将近15万元。假设在70岁时获得相同的收益,如果从20岁开始投保,每年缴纳的保费为4260元;从30岁开始投保,每年缴纳的保费为6060元;从40岁开始投保,每年缴纳的保费则为9330元。这样测算下来,缴费年期和最后获得的收益相同,从40岁开始投保年缴纳保费将是从20岁开始投保年缴纳保费的两倍还多。
另外,多家寿险公司了解到,目前形形色色的养老保险多数将投保年龄限制在50到60岁。
因此,专家建议,养老保险应当尽早购买,买得越早,获得的优惠就越大。如果被保险人超过40岁,再选择只投保养老保险就不太合适了。
可考虑“一揽子”方案
拥有了一定的储蓄存款,并且想要提高自己的退休生活品质,市民就可以考虑购买养老保险。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选择养老保险时,可以构建不同的“一揽子”保险方案。
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专家建议,养老保险的投入可以不用很高,但最好选择可以附加健康险、意外险的“一揽子”养老险方案,因为年轻人的未来变数比较大,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应考虑得相对全面一些。
而步入中年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市民,由于退休后的退休金可能会和现在的月收入相差较大,出于保持生活品质的考虑,比较适合在购买养老险的同时,也购买重疾险、意外险等其他配合的险种,或者可以考虑为自己的子女购买一份教育保险。
40岁以上退休近在眼前的市民,只购买养老保险已经不划算了,那么,就可以考虑选择一款缴费期相对较短,流动性好且稳健增值的保险产品为养老进行资金规划。同时选择搭配购买健康险,将健康险的受益人填写为自己的孩子,还可以为下一代积累资金。
一次性领取不划算
目前市场上养老保险的领取方式多种多样,有定额领取、定期领取、一次性领取等方式。有很多市民担心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因素导致养老金缩水,所以就选择了一次性领取的方式,但其实这种领取方式不一定划算。
专家表示,除非市民在开始领取养老金时有大笔资金支出需要,否则一次性提取全部养老金未必划算。
如果市民选择定时或者定额领取养老金,在保险合同终止前,可以依然享受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和分红功能,如果出现重疾致残或身故,也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这就等于被保险人在获取稳定收益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多保障。而一次性领取养老金,市民也就自动放弃了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相对而言,按期领取养老金的方式较为灵活,如果到期没有领取,仍可享受复利计息,等到有需要时再一并取出。
老龄人口比例或将大幅上升
日前,波士顿咨询公司和瑞士再保险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五年中,中国的劳动力增长将逐渐放缓,并最终出现负增长。被称为"银发人群"的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预计将从2010年的12%翻一番至2030年的24%,达到3.4亿。据日前山东社科院发布《山东社会蓝皮书》显示,2010年,我省总人口达9579.3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942.98万人,占9.84%,高于全国8.87%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