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爆发性增长的资管产品,都有其报复性回落的一面。过去一周,我们又见识到了一个鲜活的例子。
根据媒体报道,多只即将到期的定开债基,在一年封闭期即将结束的时候,面临负收益的结果。这个结果大大低于此前基金发行时的市场预期,预计也将明显影响未来一阶段定开债基这个品种的市场前景。
根据相关媒体的统计,在200多只披露业绩的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产品中,有多只基金面临负收益的困境。其中在2017年年中前到期的103只基金中,有基金产品的收益竟然一度跌破-10%,还有多只基金迄今仍然处于负收益的状况。这种情况基本上注定了其投资者在未来产品到期开放时,将会面临远远低于货币基金或储蓄存款同期收益的尴尬状况。
此前,在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有数只债券基金出现了“清仓式”的赎回状况。而定开债基金到期收益率不佳,是赎回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债市在未来几个月没有出现决定性走好的态势的话,个别基金出现大额赎回的情况,或许还将重演。
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是去年基金业挖掘出的规模“利器”。其一,定开债基的杠杆率可以比同类品种的债基更高,有助于投资者在债券牛市谋取更多收益;其二,定开债基的封闭期设置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维护其管理规模;其三,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对旗下的定开债基的收益率“拍胸脯”,也引发了大量委外资金的集中注入。
这三个因素互为股肱、互相强化,因此也引发了去年“定开债基”的爆发性增长。有行业数据显示,迄今为止业内已经有了近500只(A、B份额分开计算)定期开放式基金,其中2016年后成立的255只基金中,债基占据了绝大多数。
上述情况一方面表明,定开债这个产品一定适应了一部分投资者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行业管理规模,也给产业链以考验——尤其是管理人团队的风控能力、投资者是否存在足够合理的收益率预期这两点。而从目前行业的反馈看,上述两点正是许多矛盾酝酿的源头所在。
归根结底看,这个行业里,其实并不存在万用万灵的投资方法,也没有多少行业一直忽视的“需求空白点”产品。好多爆发性增长的产品是市场的“天时”和管理人设计发起的“人和”相结合的产物。时易世变后,某些过度膨胀、爆发性增长的产品就成为另一种市场风险的策源地。
而真正能够恒久远的“永远”是,一直围绕投资者的长期利益设计规划、审慎管理的产品。总结起来,就是符合资产管理源头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