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家庭理财不能太过 过于集中某种投资不可取

2015-10-152次浏览
小新客服
当下人们理财观念越来越强,身边经常有人说“我们家把所有钱都存在银行了”、也有人说“我都买了基金”,也有些投资者热衷股市投资......但这些投资方式真的好么?真的能挣到钱么?专家指出,很多家庭理财方式都太过了,往往走进误区。
    过高储蓄增值空间不大
    储蓄有它灵活的好处,也是过去人们追捧的理财方式之一,但是现在来看,居民如果还保持着70%,甚至90%以上的储蓄率的话,就有点不太划算了。几番降息,目前的一年期基准利率是2.25%,活期利率是0.35%,而未来都是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也就是说,钱放在银行,几乎不会有什么增值。
    理财师建议,储蓄类资产的比例应该大大的降低。至少现在很多的宝类理财工具就比银行的储蓄利率要高得多,如余额宝、财付通,几乎能相当于电子银行卡使用,收益率还达到了4%-4.5%左右水平。
    过于集中在某种投资,风险大
    降低储蓄之后应该如何做?应该投资是没错,但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家庭的投资结构是明显存在“问题”的。通常来看,多元化不足、风险过高比较的常见。比如将80%、90%的资产全部投资于高风险的股票。如此集中的配置高风险类的投资,有时无异于“赌博”。
    建议家庭理财可适当配置20%-40%左右的高风险类投资,包括股票、股票基金等,另外的30%-60%可配置比较稳健的银行理财、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等。
    前两者的收益不固定,而后两者的收益则相对固定,如银行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在4.5%-5.5%左右,多数5万起投,各大银行售卖的产品差别不大;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时下比较受欢迎的宜盛宜盛宝,年收益率9.6%-13%。这些也都是比较适合的稳健型理财工具。
    另外的资金剩余部分,可根据自身家庭的情况来配置投资类型,比如国债投资、黄金保值、保险产品等。
    个人保障过多,重复
    社保、医保这些国家统筹的社会福利,普通人建议还是配备好基础的比较好。如果不是工薪族,可自行缴纳。在里面除了养老、医疗保障以外,还有一些大病医保的保障。与此同时,一般商业保险公司也提供有养老、重大疾病险等。需要指出的是,重大疾病险目前跟社保中的大病医保有“重复”之处。
    商业重大疾病保险还跟统筹的社保中的大病医保有重复的地方。因此,商业保险的购买可稍微降低一些比重,比如降至5%左右的收入即可,10%的收入用于购置暂无“收入”的保险的话,综合来看,可能有点缴纳过度(如这部分钱,如果用于投资,则未来收益可能比保额还高)。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