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投资理财有风险 不能光看高收益

2015-07-175次浏览
小新客服
现在的理财产品老是说年化收益率,到底什么是年化收益率?它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并不是真正的已取得的收益率。例如日收益率是万分之一,则年化收益率是3.65﹪(平年是365天)。因为年化收益率是变动的,所以年收益率不一定和年化收益率相同。所以并不意味着一定收益高。
如今,投资理财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但收益未必能达到理想值。有些投资者买了年化收益10%的产品,结果却只拿回本金;有些产品说明了预期回报,却在其中扣减销售费、管理费后,让收益打折。要想收益不被“吃掉”,购买前务必先明了“吃掉”收益的几种情况。 类型不同 收益也不同
说到银行理财产品,人们习惯上认为收益率必然稳健和有保证,大部分产品都能在到期时实现预期收益。其中,结构类产品是一类比较特殊的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并不能用传统的“预期收益”的概念来衡量。结构类产品每款都有各自的挂钩标的,有不同的“触发事件”。通常,只有在挂钩标的达到“触发事件”时,才会达到最理想的收益率,而若不发生触发事件,则会根据协议给予较低的回报,甚至零回报。

近来,挂钩股市的结构类产品比较多见,有些银行会同期发售一款看涨型和一款看跌型产品,比如收益区间在4%到10%,也就是说最佳收益可能为年化率10%,最低收益率4%。因此,对后市没有明确判断的投资者来说,同时选购两款产品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做法。

专家提醒投资者,结构类产品挂钩标的的表现以及产品原本设定的“触发事件”,都与能否取得最高收益密切相关,两者缺一不可。比如,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触发事件”为3400点至3700点,那么,无论是大涨还是大跌,只要突破了这一区间,就无法实现最理想收益,反倒是指数稳定才最好。

一样的“收益率” 不一样的结果
有部分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并没有考虑过产品的收益率究竟是扣除了销售费、管理费后的数值,还是未扣费前的数值。在原本就收益差距不大的理财市场中,这一点会对投资者选择产品产生很大影响。

比如,某款一年期产品标出5.5%的预期收益率,但实际是扣费前的。而另一款一年期产品标出5.4%的预期收益率,但是扣费后的。直观上一般都会选择前者,但最终实际回报可能是后者更胜一筹。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各家银行在收益率的公布上方法不同,有些还会区别对待保本理财产品和非保本理财产品。因此,投资者最好直接咨询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如果是扣费前的收益率,就需要留心各项费率的数额。

“空白期”长短影响收益
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并不产生收益,这一时期的“空白”会摊薄原定的收益率。还有一些原本期限较短,比如投资周期只有3个月左右的产品,收益率的缩水程度就更为明显。

虽然明知道募集期较长,但有些投资者还是会早早入场。“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挺高的,如果不早点买,万一提前结束募集,就买不到了。”带着这样的心理,投资者还是愿意先买下来。

这里特别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当购买理财产品恰逢节假日,尤其是长假时,要关注什么时候开始计息。在收益率、期限相同时,尽量选择“空白期”更短的产品,以提高实际的年化收益水平。在当前降息通道中,最好选择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这样,“空白期”的影响会比较小,同时也能锁定更长时间的收益。

除了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外,线下很多投资产品都冠以“理财产品”的名称,比如一些基金、保险类产品等。这类产品的风险性、收益性与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完全不同,不可拿来做比较,更不要认为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万无一失的。

您也可以看看新一站的理财产品:添金1号产品。1000元起售,半年即可取出,年华收益率高,更有新一站补贴可以享受。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