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车险公约屡遭破坏 要内外兼施

2013-01-200次浏览
小新客服
抢占市场份额、拼规模是财险公司对车险手续费违规竞争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今年这一现象之所以一触即发,除市场竞争主体与日增多外,与电话车险的井喷(以下简称“电销”)不无关系。

本报7月5日报道的《上海车险竞争硝烟再起,手续费违规升级》一文引发市场关注。知情人士昨晚透露称,针对违规乱象,上海保监局、上海保险同业公会将于下周组织沪上财险公司高管召开内部协调会议,以谋求解决之道。

车险自律公约为何屡定屡破,保险公司和中介代理显然难辞其咎。而今年手续费违规升级之现象背后,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整个车险市场及中介行业生存现状的反思。

“电销”时代之生存压力

目前,已有12家财险公司斩获了电销牌照,相对传统投保渠道,约有15%价格优惠的电销自然渐受车主欢迎。受累于今年新车销售下滑,车险增量业务较少,但来自电销渠道的车险保费却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速。这意味着,没有电销牌照的财险公司,今年以来“少米下锅”。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今年在手续费违规上率先“挑头”的是那些中小财险公司(包括新成立的公司)。一家财险公司负责人坦言,长期以来,中小财险公司基本都靠车险业务作为保费的支柱,然而新增车险业务的大幅减少,加上电销的强势增长,今年沪上中小财险公司的车险保费收入普遍遭遇“滑铁卢”。

即便预料到会被同业举报、监管指责,多家中小财险公司依旧选择了铤而走险。“我们没有电销牌照,主要渠道就是中介代理。电销有15%的价格优惠,在此基础上太保、平安的电销又有一个车型调整系数,即相关车型还有0.9%至1.1%的优惠。中介代理跟我们反映,如果要吸引车主投保,就必须要跟电销保持相差不多的优惠水平,这意味着财险公司支付给中介的手续费也要相应增加。”一家中小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道,“违规乃压力所迫,实属无奈之举。”

手续费差异化之可行度

面对手续费的乱象,除加强监督之外,如何既要保持业务健康增长、又要确保手续费有序竞争,亦是摆在监管面前的一道问题。

据记者了解,沪上十多家中小财险公司曾联名提议修改手续费“一刀切”的自律规定,而采取差异化的手续费自律,即在“15%(商业险)+4%(交强险)”的基础上,允许中小公司的手续费上浮两到三个百分点左右。“上海周边多个地区都在实行差异化的手续费自律,这样能确保中小公司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有助于维护车险市场的竞争秩序。”一家财险公司上海分公司负责人如是认为。

然而,中小财险公司的提议却遭到了大型财险公司的异议。“据说,下周召开的财险公司高管协调会议上,监管部门将会就此提议正式征求意见。另外,还会重申自律公约的重要性,警示各公司履行自律承诺。”

事实上,目前上海车险市场“小公司比大公司多两三个百分点”的手续费现状,无意间也透露出市场对差异化手续费自律的认可态度。

然而,手续费实行差异化,能否从根本上治愈手续费乱象之顽疾,值得深思。如果保险公司不彻底改变“规模为王、保费为王”的短期经营理念,任何“取巧”、“折中”的方法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止痛药”。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