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寿险本质扔是保障而非投资

2013-01-303次浏览
小新客服
麦肯锡公司亚太区保险业务负责人、麦肯锡上海公司资深董事白德范(Stephan Binder)表示,“发展生产力更高的代理人渠道和银保模式是中国寿险行业在未来几年获得成功的关键推动因素。”

日前,麦肯锡发布第二期《寿险行业研究白皮书》。这是其针对2005年-2008年中国寿险行业的变化,在对12家寿险公司访谈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寿险业亟需回归核心的长期储蓄和保障功能。

麦肯锡称,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结构性瓶颈,影响了寿险行业的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导致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下降,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中国寿险业正面临着三大结构性障碍: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寿险产品的发展滞后;行业的销售渠道组合失衡;寿险业的投资渠道不畅。

一组数据可以显而易见地说明上述三方面问题。

2005年至2008年,中国寿险业创造了3650亿元的保费增长,总保费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每年35%,然而其中投资型产品就占了44%的比重。相比之下,2004年至2008年间,保障型产品在年度寿险总保费中的占比却从42%降至23%,年均复合增长仅6%,远低于万能险和投连险149%和69%的年增长率。

渠道上,银保渠道贡献的保费占比从2004年的25%增加到2008年的50%,而银保渠道销售的则主要为投资型产品。

虽然增长迅猛,但中国寿险总保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6%,不但远远落后于中国台湾(12.9%)、中国香港(10.6%)等发达地区,也低于印度(4%)的水平。

而中国2008年的储蓄率达到27%,且个人金融资产中将近72%是以现金和存款的形式存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发现,中国民众储蓄的原因中40%-55%都是为了防范生病(55%)、失业(43%)、退休(41%)可能带来的相应风险。

研究测算发现,寿险产品如能满足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5000 元这部分人群的保障需求,将可能释放2%的储蓄用于消费,相当于生成0.6%的GDP 增长潜力。

麦肯锡上海公司保险业务全球董事张乐蒙表示,税收被广泛证明是提升寿险渗透率行之有效的手段。中国正在开展农村小额保险试点,应提供其他诸如税收优惠政策等鼓励寿险公司进军农村市场。

“还可以针对产品的保障功能、保费水平和产品期限等设立明确的评价体系,以衡量行业和保险公司在长期储蓄和保障功能上的贡献,为符合条件的产品提供更加灵活的政策。”张续称。

在本月的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指出,下半年要制定完善结构调整评价指标,综合运用规模类指标、结构类指标、保障类指标和品质类指标来全面评估结构调整的成效。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