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质资源保护与DNA指纹技术在农业种业管理中的应用

2024-07-11469次浏览
小新客服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出了构建种质资源DNA分子指纹图谱库、特征库和数据库的重要举措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出了构建种质资源DNA分子指纹图谱库、特征库和数据库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保存能力已达到150万份,并且上线了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推动农作物品种“分子身份证”信息共用共享,为种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及其复份库为核心,15个中期库、56个种质圃和214个原生境保护区为依托,省级资源库(圃)为补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已经新收集了作物、畜禽等各类农业种质资源53万余份,为培育更多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农作物品种“分子身份证”信息的共用共享是基于构建的种质资源DNA分子指纹图谱库、特征库和数据库。这一举措在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保存资源的基因型鉴定、核心种质资源的表型精准鉴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工作,旨在利用5—10年时间完成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保存资源的精准鉴定。这一工作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重点推进作物种类达60个,为种业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持。

DNA指纹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完全个体特异性的生物多态性识别技术,在农业种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DNA指纹技术,可以为种子打造独一无二的“分子身份证”,在种子市场监管检查、种子打假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公共平台上线后,已经受到了种业界的高度关注,种子企业、检验机构和科研机构都积极使用。该平台汇聚了玉米、水稻、小麦、向日葵等品种的DNA指纹数据信息,为种业监管执法、侵权纠纷仲裁和保护育种创新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通过公共平台的查询、对比、鉴定、分析功能,实现了品种“分子身份证”信息在全国范围的共用共享。

种质资源保护与DNA指纹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农业种业管理提供了强力支持,夯实了种业振兴的源头基础。通过持续努力,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工作,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