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诊前预约”发展迅猛“ 诊后模式”期待法规监管

2015-07-063次浏览
小新客服
看病“提前预约”正在改变深圳人的就医流程和习惯,而诊后将成为移动医疗的下一个竞争市场。年初,深圳几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推出了打通诊前预约、诊中治疗、诊后随访等环节的“移动医疗”APP抢滩市场。但如何避免诊后追踪问诊的法律风险、如何保护患者的医疗数据等,也成为了移动医疗面临的问题。
看病“提前预约”正在改变深圳人的就医流程和习惯,而诊后将成为移动医疗的下一个竞争市场。年初,深圳几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推出了打通诊前预约、诊中治疗、诊后随访等环节的“移动医疗”APP抢滩市场。但如何避免诊后追踪问诊的法律风险、如何保护患者的医疗数据等,也成为了移动医疗面临的问题。

移动医疗着眼“诊后”市场
据统计,2014年,深圳全年预约挂号人次达700万,全年预约总量较2013年增长90%。

“诊前预约”发展迅猛,但移动医疗的着眼点并不仅在“诊前预约”。“就医宝”是深圳移动医疗市场的重要角色,日前,就医宝所属的华康·移动医疗CEO刘波指出,大批涌入移动医疗行业的创业者都紧盯着诊前的“挂号”或所谓“轻问诊”服务做文章,较少涉及更能帮助患者和医生提升效率、创造价值的诊中、诊后服务领域,而这块“肥沃的荒地”恰恰是华康·移动医疗新启程的着力点。

1月,华康·移动医疗两款让患者可以在诊中查看医学报告诊后和医生“互粉”的移动医疗APP应用“就医宝”和“医客”正式上线,意图抢占“诊后”市场的先机。两个星期后,就医160在健康邮箱服务推出完善了诊后和医生互动的医生助手和全新版本就医160。记者了解到,与此同时,深圳不少医院正在利用自身的患者和医生资源,投入资金研发可以涵盖诊前诊后的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希望能从诊后市场中分一杯羹。

“诊后模式”期待法规监管
在院外和患者建立信任可持续的医患关系,这是医患的共同心愿。在采访中,移动互联网公司也希望能借此改善医患关系。“就医宝”提出,患者完成线下诊疗后,只要通过手机“扫一扫”医生名片上的二维码,便可与医生互粉,开启诊后追踪随访和远程问诊服务,将改善医患关系落到实处。

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的初衷,医生和患者都表示欢迎,在产品发布会现场,有医生甚至当场安装了相关的移动医疗APP。但也有医患提出隐忧,当医生和患者“互粉”后,医生在APP上对患者进行远程问诊,但双方要如何避免和解决移动医疗随访问诊带来的医疗纠纷?

记者了解到,其实,深圳不少医生都通过“好大夫”、“春雨”等互联网资源在网上为患者解答问题,有的医生的“网上患者”甚至超过5000人。在深圳从事运动医学的彭医生告诉记者,他也经常在网上回答患者的问题,但他会综合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给出“有余地”的诊疗意见,为避免可能的医患风险,“如果把握不准的会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我们当然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相关法规规范监管这种问诊模式。”彭医生说。
 
患者医疗数据保护同样重要
 
 有患者留意到,有的移动医疗软件会不定时地向患者推荐相关的药品,这不得不让患者担忧,患者的医疗数据是否获得保护?谁来保护患者的隐私?针对数据保护问题,就医160等公司都作出保证,他们正在通过技术等手段保护患者的数据。据介绍,通过技术手段,管理部门可以监控到每一个进入数据库的记录,“谁进入数据库,谁盗取了数据,都会被查出来,患者的数据是获得保护的。”有互联网公司回答。
 
在采访中,一提到移动医疗的盈利模式和状况,互联网公司普遍反映,无论是诊前预约还是诊中诊后市场,虽然很有前景,但盈利状况并不乐观,不少公司表示“贴钱做这个事”。但他们也坦承,移动医疗背后的大数据是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患者的就诊、健康状况将毫无保留地记录在数据库中。通过数据,患者可以了解监控自身的身体状况,医生也可以进行临床研究。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