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团险遇冷 国寿平安或改弦易辙寻求新渠道

2012-06-050次浏览
小新客服
个险和银保业务强劲增长,一旁的团险业务却有所下降,如何应对?保险公司冷落团体业务的主要原因是保费收入收缩,不能保证正常的业务周转。新一站带你走进保险公司内部,发现他们的应对政策,看他们如何探索团险渠道新模式。

与个险和银保业务的强劲增长相比,寿险公司的团险业务略显增长疲劳,国寿团险业务同比下降10%

新渠道包括发展医疗、意外险等方面业务

与个险和银保业务的强劲增长相比,中国人寿等寿险公司的团险业务略显增长疲劳。事实上,由于个险业务的利润率较高以及银保渠道可观的规模,团险业务渐渐受到保险公司的冷落。

团体年金被抽走

团险收入萎缩

2008年,中国人寿占比89.11%的个险业务收入高达2633.97亿元,大幅增长61.11%,短期险业务也增长9.78%。与此同时,团体保险业务却意外负增长,同比下降10.08%。

不同的是,中国平安团险收入从2007年的77.06亿元增长9.5%至84.38亿元。不过这一增幅仍低于全年个人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3%的增长。

在年报中,中国人寿如此解释团险业务所遭遇的增长难题,“国家出台企业年金政策对补充养老保险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不过,2007年三大寿险巨头的团险业务则略有增长。中国人寿团体业务的保费收入增长8.03%至211.26亿元,归功于团体年金保费收入增长。中国平安团险收入也增长12.3%至77.06亿元,而中国太保2007年团险收入则略微增长1.9%至66.59亿元。

据记者了解,以前寿险公司团体业务主要以团体年金(团体养老)为主,大概2006年国家出台企业年金政策,寿险公司被要求成立独立的养老年金公司。另外,2007年国家机关发文禁止买团体保险作为变相福利发给职工,一方面企业因此退掉保单,另一方面团险新业务也受到影响。

“国寿团险业务负增长应该和去年实施保费结构调整有关。”有研究人员认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团险业务增长呈下降趋势。各家公司团险的业务基础不同,所以各寿险公司团险业务增长态势也不尽相同。国寿等团险收入在收缩,而平安就不一样,团险业务比重较小,一个业务大单就能有明显增长。

企业年金政策的出台虽然让上述寿险公司团险业务被拔去了团体年金这个主根,但各公司下属养老保险公司也得以发展壮大。

中国人寿控股87.4%的国寿养老2008年的企业年金缴费收入一跃而至53.57亿元,2007年该养老险公司企业年金缴费仅为7353.4万元。此外,中国平安控股97%的平安养老所拥有的企业年金缴费也从48.87亿元增至90.17亿元。近日成功控股长江养老51%股权的中国太保也将从养老险市场分得一杯羹。长江养老2008年企业年金缴费达21.58亿元,此前其承接了上海地区186亿元的企业年金存量。

探索团险渠道新模式

事实上,不仅团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在收缩,其在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也不断萎缩。

在2955.79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中,中国人寿2008年团险业务比重仅为6.43%,而2007年比重为10.74%,较2006年增长8.03%。

而团险规模不断扩张的中国平安也不例外,其团险收入对寿险保费收入的贡献也日益微弱。2007年,中国平安团体保险在同期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就从10%降至9.7%。2008年该团险业务比重进一步降至8.24%。

与中国人寿团险收入被养老险公司分流部分团体年金收入而日渐收缩不同,中国平安团体保险业务则另辟蹊径,多渠道发展其他团险业务助推团险业务实现持续增长。

对此,中国平安在去年年报中就做出解释,公司注重多个销售渠道的共同发展,促进员工福利保障计划及其他业务的销售。其中团体保险业务短期意外及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29亿元增加21%至2008年的35.08亿元。

2008年中国平安年金业务保费收入为50.76亿元,比上年增长7.39亿元,增幅超17%。

中国人寿有关人士认为,养老险从团体业务抽去后,可以发展的就是医疗、意外险等方面的业务,团险渠道的增长模式还在探索。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