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上海挑战老龄化

2011-10-261次浏览
小新客服
现如今,在中国超过60岁的老人占总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13%,政府面对着基本养老这一沉重的负担。作为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上海市,正在探索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挑战这一难题。

近日,上海市准备通过“多层次养老”破题。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近1.7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攀升。

而专家预测,今后20年上海将迎来老龄化人口迅猛增长期,2030年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560万。

目前上海已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等三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全市居民形成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但与此同时,在单一依靠基本养老提供退休后收入的背景下,政府基本养老的负担日渐加重。

数据显示,自1999年出现当年收支缺口以来,截至2010年底,上海市财政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所提供的财政补贴累计超过400亿元,其中2009年以来每年补贴额度超过100亿元。

面对不断加大的财政补贴压力,上海正探索在完善基本养老“第一支柱”的同时,通过构建企业年金“第二支柱”和个人储蓄型养老“第三支柱”,破解上海养老难题。

专家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理论的有效性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成熟市场的普遍验证和支持。

以‘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为突破口发展补充养老,对于推动上海乃至全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退休生活的替代率水平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上海不仅是中国较早发展企业年金的城市,也是目前累计企业年金资产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城市。截至2010年末,上海累计企业年金资产约290亿元,约85万职工参加,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人数的七分之一。

作为上海最重要的企业年金管理服务提供者,成立于2007年5月的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由1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共同发起。截至2010年末,长江养老受托管理的企业达5703家,受托资产规模超过260亿元。

作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退休养老制度安排,企业年金实行完全积累,通过产权清晰、便于携带、制度透明的个人账户进行管理运营。企业年金在中国起步虽晚但前景乐观。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以1.8万亿美元的总规模,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受制于宏观环境变化,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近两年发展有所放缓。而在“第三支柱”方面,计划在上海试点推行的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也尚未获得突破性进展。

据透露,上海将基于实现三大支柱有效分担养老责任、协调发展的目标,通过争取关键政策的率先突破和先行先试,切实加快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

一方面,争取打通企业年金长期资金供给和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相关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等项目资金需求之间的通道,规避资金错配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争取率先探索出台企业年金半强制制度,强化个人的缴费义务和养老责任。

此外,上海还将积极推进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并探索建立国资、财政、土地收益等多元投入的社保筹资机制,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长期储备基金,并积极保值增值。

在满足居民‘长期体面养老’需求的同时,上海在构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方面的探索实践,将为直面老龄化挑战的中国提供经验和借鉴。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