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既有我国第一和第二大淡水湖,也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既拥有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的省份,也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重点地区。近年来,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中部六省在新时代奔向共同目标,共同努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长江黄河岸边水清岸绿,太行罗霄山脉郁郁葱葱,鄱阳洞庭湖水草丰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下,中部地区的风景如画,绿水青山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显著:治愈“伤疤”,绿色装点美丽山水。中部六省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等重要流域的关键区域,分布有鄱阳湖、洞庭湖等众多湖泊和太行山、大别山、罗霄山等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地位上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粗放的开采和污染排放导致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留下了“伤疤”。然而,通过各地的努力,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比如江西省德兴市的铜矿采区,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岩石裸露的边坡已被恢复并种满了花草,形成了绿树成荫的景象。德兴铜矿与华南师范大学的合作探索了微生物改良土壤的方法,成功修复了铜矿区的生态环境。通过投入资金和技术,德兴铜矿完成了800多公顷的复绿工作,使废石堆场变成了“矿山公园”,尾矿库也成为了天鹅栖息地和游客的“打卡点”。这些努力让当地居民看到了环境改善的成果,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能源转型方兴未艾:从“煤海”到“光海”,实现绿色发展。山西大同市作为中国的“煤都”,通过发展光伏产业等方式,实现了能源转型。曾经覆盖着黄沙的采煤沉陷区如今长满了绿植,光伏板在山梁上闪烁。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当地转型发展光伏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2023年,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25.2%,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了发展的必然选择。中部地区各省也在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努力构建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资源高效利用成果喜人:从“城市矿山”到资源再生。各地积极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比如江西省通过再生资源回收等方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运用工业互联网打造的自动化产品包装线,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节约了资源。各地在资源管理和利用上不断创新,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生利用,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助力绿色生态经济发展。许多地方的企业家转变发展思路,从传统的采矿产业转向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他们通过种植生态茶园、发展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在中部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改变发展路径,从“矿老板”变成“茶老板”等新身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农民也通过发展民宿等新业态,实现了就业和增收。这些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为中部地区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中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涌现。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中部地区正朝着美丽中部的目标迈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画卷不断展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