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日前强调,“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民不是不需要保险,而是更需要保险。”当前,保监会将农业保险与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并列为未来4大重点发展领域。我国的保险竞争主战场将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这个新兴的广阔市场。在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包括商业性保险公司无力承受的“农业巨灾险”(如洪灾、旱灾等)和商业性保险公司可运作的“一般农业风险”(如雹灾)两类。前者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是“不可保风险”,一般由政府以农业巨灾保障基金形式负担,只有后者才能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尽管农业保险的相关游戏规则尚未明朗,关于农业保险的制度建设等工作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是庞大的商机正在诱惑着众多保险公司突围亏损困局。
在一片亏损声中不断萎缩的农业保险市场一直是监管层的“心病”。尽管农业保险真正发展起来还有很多难点亟待解决,但近期以来一些农业险试点“脱困”的案例似乎让农业险的发展看到了一丝希望。
“虽然农业险还远没有达到普遍覆盖的程度,但相比过去几年而言,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人保财险大兴公司农业险经营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据该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人保大兴公司开办了西瓜保险、果树保险、蔬菜保险等,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共承保11个乡镇,382个村庄,7291户,承保总面积33157.15亩,总保费收入为212万元,而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的农险保费仅仅只有246.6万元。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尽管农业保险的相关游戏规则尚未明朗,关于农业保险的制度建设等工作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是庞大的商机正在诱惑着众多保险公司突围亏损困局。
农业险脱困艰难起步
众所周知,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现实是:数以亿计需要保险的农民,与此同时,几乎没有什么保险的庄稼地。显然,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
然而,由于我国农险的赔付率在90%左右,高的甚至超过100%,大大高于保险界公认的70%的临界点;而农村基础建设落后,承保成本高,一些保险公司虽意欲涉足农险却因实力不足、奉献过高而无奈放弃。这就使农业保险陷入了两难境地:按商业化要求制定保险费率,农民保不起;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
以至于业内不得不遗憾地表示,“中国当前的农业保险市场处于萎缩状态”。据权威数据显示,从1996年起,农业险规模逐年收缩,到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业务共实现保费收入3.77亿元,同比减少0.88亿元,增长-18.86%。
可喜的是,今年我国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启动为农业险的发展带来了一线曙光。记者了解到,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开展农业保险试点的地区,有的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比如四川眉山人保公司联手当地政府开展的奶牛保险就很受奶农青睐。新的奶牛险由眉山人保公司与地方财政、政府主管奶牛业的部门及畜牧部门有关人员共同参与,他们组成小组深入到村镇,只要奶农保单一签,财政方面立即现场兑现100元的补贴。由于政府的积极介入,人保眉山公司创下了一周进账2000头奶牛保险的纪录。
据了解,人保眉山公司定下的目标是全市奶牛投保面达到90%以上,基础母牛投保面达到95%以上。而在北京地区,人保财险是惟一一家提供农业险的保险公司,人保大兴公司一直把农业险作为2006年度的工作重点之一,几乎包揽了北京所有的农业险业务。种种迹象表明,农业保险正在艰难起步、逐步脱困。
政府仍不能对农险断奶
在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分成两大类别,即:商业性保险公司无力承受的“农业巨灾险”(如洪灾、旱灾等)和商业性保险公司可运作的“一般农业风险”(如雹灾)。前者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是“不可保风险”,一般由政府以农业巨灾保障基金形式负担,只有后者才能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
不少专家提出,政府支持欠缺是导致目前农业保险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去年中央已经将进一步加强农业保险的问题提到案头上,中央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这预示着中国的农业保险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前曾有报道称,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持计划进行研究,包括对其他开展农险业务的公司给予补贴的问题。
据人保财险大兴公司负责人介绍,从人保大兴农业保险的经验来看,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不应该停留在简单的农业补贴上,可以通过对农业保险的补贴作为重要形式,这既是体现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也能间接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同时也是对农业保险补偿功能的最大的体现。在今年大兴农险的保费构成中,农民仅缴纳81万元,大兴区财政补贴125万元,总保险金额却达到了2801万元。
农业险:
一座待挖掘的金矿
当前,保监会将农业保险与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并列为未来4大重点发展领域。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我国的保险竞争主战场将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这个新兴的广阔的市场。
从去年开始,保监会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并同时在黑龙江、吉林、上海、新疆、内蒙古、湖南、安徽、四川、浙江9个省区市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农险经营模式。而“上海安信”、“黑龙江阳光互助”和“吉林安华”3家专业农险公司的开业,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走出了重要一步。
“农业保险是我们要重点发展的险种之一。”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此前不久举办的“中国保险国际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民不是不需要保险,而是更需要保险。”他更是呼吁,“未来保险竞争的主战场是在农村,保险业要以战略眼光积极开拓这块潜在的巨大市场,占得先机!”
在今后几年的保险重点发展领域中,吴定富已经将农业保险放在考虑发展的第一位,足见其重视程度。而对于众多保险公司而言,能否在农业险这座待挖掘的金矿中抢占先机,将成为未来几年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商报链接
农业保险面对4大难题
一是为什么要试验举办政策性农业保险,这种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政策目标和导向是什么?到今天,这还是让试验农险的各地政府或多或少都有疑惑的问题。因此,有的地方政府把举办农业保险当作一种“额外负担”。加之,中央没有相关配套政策,害怕遇到大灾还“吃不完兜着走”。于是地方上试办农险积极性会打折扣。
二是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组织推动农业保险的费用分担无章可循。农业保险试验不可能单纯依靠商业性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是以行政组织和推动为主。像浙江省、江苏省淮安市都将农业保险承保面作为试点市、县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推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农经中心等都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宣传、展业、收费、查勘、定损、理赔工作。鉴于我国农业经营的分散性和小规模,其成本很高,而保险公司从所收取的保费中提取的经营管理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给这些人员的,大多还是由财政负担,但“师出无名”,有的试验地区根本没有这项费用,这样区县乡镇基层干部也就没有积极性。
三是地方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缺乏长效机制。不少省、市、自治区虽然在试点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时提供了一部分财政补贴(有的补贴保险费的50%,有的补贴35%),但是,他们担心全面铺开以后,财政补贴的压力必然增加。更重要的是在没有建立巨灾补偿基金的条件下,真的发生大灾需要巨额赔付时,财政兜不了底,到那时政府将失信于民。所以有的省说,我们“保费补得起,但来了大灾赔不起。”
四是中央的财政扶持手段和力度是一个未知数。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支持是保障,特别是中央财政的支持。而目前,中央财政没有任何有关政策期许和支持承诺,这是大多数省、市、区不敢进行试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