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四川农险三尴尬

2012-05-1612次浏览
小新客服
我国多数地方用四种模式发展农业保险: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险经营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尴尬一:1‰的市场份额

四川保监局提供的数据不容乐观:目前农业保险仅在德阳、绵阳等7个地区的部分县(市)试点,包括江安县在内的绝大多数县(市)的种养业仍“保险难”;今年1-6月,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58万元,仅占整个财险收入的1‰,且保费来源主要在一两个地区。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省农业保险供求关系仍难以调和。

我省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全国大体相似。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农业保险推向商业化,市场逐渐萎缩。直至2004年,几乎没有保险企业在川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目前,我省农业正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农户的种养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历过一次次冰雹、泥石流等不可抗拒的灾害风险,尤其是去年达州洪灾、最近的猪链球菌病疫情,令许多农户的保险需求凸现。尽管四川保监局自去年起就着力推动农业保险试点,今年又将扩大试点范围,但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仍十分有限。

尴尬二:商业模式难避亏损

分析农业保险供给不足,一个原因是经营方式单一。

目前,我省推动4家商业保险公司试点代办农业险,同时引进了法国安盟保险。但安盟主要在成都地区开展农村家庭财产险业务,农户最渴望的种养业保险业务才刚刚启动。我省的专业农业保险公司虽已在酝酿中,但目前尚无眉目。

即便是参与试点的保险企业,因顾忌风险,业务动作也不大。如人保在眉山试点奶牛险,保费收入约250万元,目前赔付就接近200万元,加上人力成本、办公开支等,几乎亏损。据悉,由于农户分散、生产规模较小,保险公司做一单业务付出的管理成本要占保费的20%-30%。尽管省内试点地区的农业保险可享受一定财政补贴,但与国外对开办(代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公司进行补贴的做法不一样,其财政补贴主要是给投保农户,如眉山圈养小区的奶牛,每头保费240元,农户只出140元,财政补100元。因此,保险企业基本还是按商业保险的方式来运营农业保险。

尴尬三:平衡点还没找到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胡务认为,以上情况表明,我们的农业保险还没有找准农民、保险公司、政府财政三者的平衡点。他建议,可以采取设立农业保险基金等措施,用于补贴保险公司的超额赔偿和农民投保费用。

四川保监局有关负责人称,我省正在探索农业保险的多种经营方式,包括鼓励以市(州)、县(市、区)为单位,探索成立农村互助合作保险组织。参加互助合作保险的农民交纳保险费,形成互助合作保险基金,当发生灾害损失时,对参保农民予以补偿。

该负责人同时认为,保险企业也要正确看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保险机构延伸到县及县以下的农村保险市场,客观上说可能业务暂时没什么利润,甚至耗费了大量成本,但公司由此在当地扩大了影响,保险业务的触角伸长了,品牌知名度提高了,得到老百姓认同了,公司以后拓展其他业务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据透露,我省还计划对农业保险采用“政府财政补贴、实行招标的方式运作”。

综合来看,无论是探索新的经营方式,还是推动更多的保险企业参与农业保险业务,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解决全省农业保险供求尴尬的局面,还有待时日。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