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近4周来累计下降21.1%,山东、河南、浙江、上海、北京等地部分蔬菜滞销,上海农民开拖拉机碾掉百万斤卷心菜,甚至有山东菜农因此走上了不归路。
为此,商务部日前紧急下发通知,要求拓宽流通渠道降低成本,缓解蔬菜“卖难”问题。农业部也紧急部署,要求各地农业部门,帮助菜农寻找市场销路,稳定蔬菜生产发展。《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推出的蔬菜价格保险并没有得到业内人士的首肯,而如何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提升农业保险对农民的保障能力,无疑是对金融业的一大挑战。
菜贱伤农症结何在
除了农业生产主体规模小等因素,贷款难、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也是菜价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来自北京市各大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天气转暖后,蔬菜大量上市,北京市场上常见蔬菜价格都在每斤1元左右,有的甚至更低。有分析认为,大白菜、油菜、卷心菜等部分蔬菜品种因出现大量集中种植,供过于求造成价格暴跌。
各类蔬菜价格因气候等原因的涨涨跌跌本是正常的,然而近年来,蔬菜价格的大起大落就显得很不正常。去年蔬菜价格疯涨的画面,至今仍令许多人记忆犹新,政府下了大力气下压菜价以避免“菜贵伤民”,但不到一年时间,又转变为“菜贱伤农”,切换之快,令人有些措手不及。
分析人士指出,菜农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农业生产主体仍以小农户为主、缺乏市场信息、决策盲目、行业信息预警机制不完善、游资炒作等因素,是蔬菜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北京延庆村镇银行风险总监左大有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农村土地流转不易、规模化经营资金不足、贷款难等不利于农民抵御风险。他建议,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引导和鼓励“公司+农户”及“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在涉农贷款上尽快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在农户最为头疼的贷款抵押物上要有所突破。可以尝试银行与政府合作模式,由地方政府在银行设立风险补偿金,并以1:5或1:8的比例放大资金效益。
“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加剧了市场波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他认为,目前农业保险险种和需求完全依靠商业保险公司来覆盖不现实,此外,为了达到商业平衡,保险公司对于市场价格因素不确定性的风险无法控制,通常也不会出台类似价格保险这样的险种,目前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弥补菜农的损失还是主要手段。现在看来,设立政策型农业保险机构或基金,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则向记者表示,金融方面还应加强“银保合作”模式来支持农民,同时,监管层应加强对银行及保险公司的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保障机制缘何难产
蔬菜产销保障机制是可以建立的,但落实执行起来矛盾很多,难度也很大。
能否有一套机制来保障蔬菜产销链条上各方利益都能平衡?
据了解,我国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其重要特点是“城乡共建”。截至目前,全国已形成了以中心批发市场连接生产基地和零售市场的稳定的“菜篮子”市场体系。同时,近年来推行的“农超对接”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帮助农民增收、稳定物价的效果。
但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体系却延缓了农业公司化经营的脚步,农业生产主体以小农户为主的格局依然未被打破。另外,零散的生产方式让菜农和超市、市场、保险机构之间的沟通成本居高不下,也让一些好措施推行起来相当缓慢。有分析认为,只有继续在农民种菜成本方面增加补助,减少农产品产销之间的环节,才能够让老百姓和菜农都得到实惠。
“从理论上讲,这样的保障机制是可以建立的,但落实执行起来矛盾很多,难度也很大。”杜晓山认为,首先,这是一个有多部门参与的系统工程,并且需要从政策层面、生产者、流通领域(包括批发、物流、零售等)、消费者等诸多方面出发,因此工程量将是巨大的;其次,不同主题利益矛盾极易造成机制协调陷入僵局,而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是整个产业链条的两头,即农民和消费者成为“弱势”一方。因此,政府应负起主要责任,努力协调各方利益,促使保障机制能够优先照顾到整条产业链上的重点,特别是保护农民积极性应成为机制体系的重点。
他还建议,政府应迅速建立起一套市场行情信息系统,并及时更新数据,对农民种植何种作物提出参考意见,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情况发生。
菜价保险如何推广
市场价格因素是很不确定的,因此保费补贴是这一险种存在的基础,否则难以推广。菜价暴跌,人们对农业保险保护菜农、防范风险、确保收益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去年,上海市推出了“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今年,上海相关部门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国首创的蔬菜价格保险机制,着手制订了“夏淡菜价保险方案”。同时该方案指出,市级财政继续补贴保费的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不低于10%。相关专家表示,绿叶菜成本价格指数保险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既保障了市场供应,平抑了菜价,又减少了菜农损失,调动了菜农种菜积极性,统筹兼顾了市民和菜农利益。
据统计,超过一半的农民最为担忧的是市场风险。目前,上海市郊的农民大部分已经参加了自然风险的保险,但是对非生产领域的风险抵御能力还很低。“农业保险既要保自然风险,也要保市场风险。”上海安信农业保险总经理助理石践表示,经过试点,通过政策扶持,解决农民在保费承担方面的难题,将承保领域由自然风险拓展到市场风险,这一创新险种已经受到农民欢迎。
“市场价格因素是很不确定的,因此保费补贴是这一险种存在的基础。”郝演苏对上海这一创新险种的推广表示了担忧。他指出,上海是农业产值占比很低的城市,且区域范围有限,因此上海推出的“青菜成本价格保险”只要是地方财政可以保底,并辅以适度的风险控制手段,是比较好实现的。而对于农业种植大省,庞大的保费补贴资金将成为沉重的负担,同时,地方政府的态度也起着关键作用,否则缺乏商业运作基础的险种将很难推广。
对此他建议,可以根据农业种植历年来的数据,由政府出资成立类似社会保险的政策型农业保险机构或基金,用制度的形式将丰年资金适度积累,以解决农业因价格因素等问题造成的“突发事件”,同时该机构最好能够实现全国性,这也有利于分散风险。
外围环境的挑战及广大农民的担忧都是菜价保险在推广中会遇到的难题,这种时候我们更需要政府负起主要责任,努力协调各方利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