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 熊德壮 虽然只有23岁,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农民胡冬梅的“养老”却已有了着落。
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成都创新耕地保护机制,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耕保基金发放,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胡冬梅便是温江区第一批用耕保金购买养老保险的8名农户之一。截至上月,温江区已建立821个组、17万多亩的耕地保护基金台账,已有5.7万农民使用耕保补贴2300万元购买了农民养老保险。而全市149个乡镇已发放耕保基金6.1亿元,惠及73万农户,涉及耕地208.6万亩。
在温江区万春镇报恩村的公示栏里,贴满了每户村民确权情况的公示表,除了耕地实测确权方案、面积大小、地块调整等公示信息外,还有一份标有全组所有农户耕地保护地块的示意图。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伊始,成都便把严格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原则之一。为此,成都设立了耕地保护基金,基金的主要来源,是从每年成都市、区(市)县两级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每年缴入市、区(市)县两级财政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耕保基金根据各区(市)县的耕地面积和类别统筹安排,按照基本农田400元/亩·年和一般耕地300元/亩·年两个标准进行补贴。据估算,按照目前的耕地面积,成都财政每年要支付26亿元耕保基金给农民。
耕地实测确权是发放耕保金的基础。万春镇在实测中落实“锁定农户的耕地保护地块位置及面积”等“五个锁定”, 确保实测准确到户,承包地地块位置、承包合同面积、权证面积、耕地保护面积“四相符”。
报恩村公示栏里的耕地保护地块示意图,图上每一个田块,都标上了编号、承包者姓名、面积,农民可以清楚地在图上找到他要保护的地块。由于实测工作的扎实和准确,每户村民有多少耕地面积、每年该拿多少耕保基金一清二楚,都以台账的形式明确下来,有关部门则通过这些台账上的数据,配套给各个区(市)县相应的耕保基金供其使用。
耕保金缴养老保险 减轻农民负担
每位村民每年该拿多少耕保基金的数据确定后,就是耕保基金的发放使用问题。
2009年7月7日,报恩村五组的胡冬梅领到了耕地保护卡和养老保险卡,包括她在内的8名群众,成为温江区第一批用耕保金购买养老保险的人。当日在报恩村村委会,温江区举行了全区耕保基金发放和参加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启动仪式。
通过确权颁证,胡冬梅1亩承包地权益被确定下来。根据她与政府签订的《耕保合同》,在保证耕地不被破坏、不抛荒、不用于非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她每年可领到300多元耕保金。2008年度的耕保基金直接从她的耕保金账户上划到了养老保险账户上,按每个月62.61元的最低缴费标准计算,这笔耕保金帮她缴了5个月的养老保险费。
温江大胆创新思路,允许农民可以直接先用耕保补贴缴纳农民养老保险,够缴几个月就算几个月,不足部分可由农民在一年内到区社保大厅补足。这一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由“要我参保”向“我要参保”的观念转变。“像我这样缴够15年,就可以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耕保金分担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缴养老保险的压力。”胡冬梅说。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有权即有责。按照相关规定,农户享受耕地保护补贴权利的同时,须承担相应义务,即:不能弃耕抛荒,保护耕地不受破坏,不得用于非农业用途等。事实上,耕地保护机制,已使村民们的耕地保护意识显著加强,“原来村里一年有大大小小的违建二三十起,耕保金制度实施后,一起违建都没有了。如果你把耕地破坏了,或者租你地的人破坏了,你就得不到耕保金。”村民肖友新说。
据悉,我市的耕保基金在建立之初便明确,其主要用途是用来为承担耕地保护的农户提供养老保险补贴,建立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截至上月,温江区已有5.7万农民使用耕保补贴购买了养老保险,而全市149个乡镇已发放耕保基金6.1亿元,惠及73万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