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 已作方向性规定 正进行改革试点
记者:很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今年都比较关心养老保险客观存在的“双轨制”问题。公务员或者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未来会不会被列入养老金缴费的行列?养老金目前存在的差距过大的问题在什么时候会解决?
胡晓义:我们注意到公众和不少媒体参与讨论了有关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增进养老保险制度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需要依次解决这样四个问题:第一,从无到有的问题。当我们还有很多人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对这些人群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追求公平的第一位的任务。
第二,从小到大的问题。就是覆盖范围要从窄到宽,使更多的人被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里面来,以体现它的公平性。
第三,要解决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的问题,使水平过低或者偏低的那部分群体能够尽快地或者较多地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因此,国务院连续六年调整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标准。从2004年的人均每月700多块钱提高到今年春节之前的1300多块钱。
第四个问题是统筹协调。这包括地区之间的统筹协调,比如,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解决跨省流动就业的那些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问题,今年还要实施跨省流动人员的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同时,我们还要解决城乡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
至于在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之间的制度的衔接问题,也是我们要解决的统筹协调的问题之一。关于这个问题,十七大已经作出了明确的方向性规定,但这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我们现在在五个省进行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希望摸索出更多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然后逐步推开。
“招工难”
或缘于产业转移 农民工就业预期
记者:如何看待近一段时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对2010年整体就业形势怎样?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稳定和扩大就业?
胡晓义:我们注意到媒体上最近在集中地报道“用工荒”的问题,我们更愿意用“招工难”这样一种表述,这可能比“用工荒”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对于部分地区、部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我想要做一些具体分析。对这种现象总体的判断,我认为是区域性的、行业性的和阶段性的,根据我们的调查,春节以后企业用工需求确实比去年增长了15%,但是大家知道,去年是一个非常的时候,是面临着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的时候,如果和前年的同期相比,企业用工也有增长,增长了5%,还是算正常的增长范围之内的。沿海地区一些行业出现了招工比较困难的现象,这和我们国家的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对于在本地就近就业有更好的预期,和这样一些现象是相关的。所以,我们认为,对“招工难”的问题还是要理性的、客观的看待。
说到今年的就业工作的重点,我们仍然是要以大学生、农民工和城市的就业困难群体这三类人群为重点,来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
作为长远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完善,我们除了要落实已有的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之外,特别是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要注意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工资、社会保障和员工的福利,使得用工单位有更强的吸引力;第二,加大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来减少结构性的用工难或者是就业难的问题;第三,也要关注到“80后”甚至“90后”的青年一代的农村劳动者、农民工的一种职业追求,除了工资收入之外,他们还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希望他们的职业生涯得到更多的发展,希望更多地融入到他们所生活、所工作的那个城市里面去,这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医疗卫生
社会安全网核心所在
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记者:现在,中国政府的投入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已经占到了25%,但是我们知道,正在进行医改的美国,政府支出占46%,泰国也占56%。我们的医改面临的关键难题会不会是缺钱,尤其是缺少来自政府的钱?政府的支出应该占GDP的多少?
陈竺:现在,我们国家卫生总费用当中,政府的投入还是太低。我想说的是,最要紧的是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当中,我们的地方政府,说实在的,在经济项目方面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几千亿、上万亿的投资,我们是很能下决心的。但是在民生方面,特别是医疗方面,为什么就这么困难呢?我希望新闻界的同志多一点支持。我就想说三句话:第一,卫生事业不是“烧钱”,卫生事业是对一个国家未来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第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际上是社会安全网的核心所在,你要拉动内需,你要经济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建立这个安全网。第三,卫生事业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不仅是医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实际上是我们国家未来服务业,特别是面向民生服务业的一个增长的重要的抓手。它可以起到促结构转变和促就业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