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区“三农”保险覆盖面还不高,保险意识淡薄是主因。今年我区将继续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政策性保险的好处。
政策性保险:
去年支付灾害损失5300多万元
近日,中国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先后签发由中央财政补贴的广西2012年首张政策性森林火灾个人保户及团体保户保险单,标志着广西在扩大政策性农险市场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保险业已为全区84万亩林木提供了9.6亿元的风险保障。
作为转移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挥的作用正日益凸显。2011年,广西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甘蔗的承保面积达272.5万亩,占去年全区糖料蔗种植总面积的17.3%,“糖厂+蔗农+保险”的甘蔗保险模式得到积极推广,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以及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针对部分县份推出的“一县一品”优势农业产业,我区保险业积极开展农险产品创新,在一些重点农业主产区推出柑橘、水稻、香蕉、芒果、林业(竹林)保险的小范围试点,为当地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保驾护航”。田东县去年香蕉承保种植面积1.17万亩,年初受冰冻灾害影响,180多户种植户受灾,受灾面积6900多亩,保险公司迅速启动农险理赔预案,短短几日内将170万元赔款送到受灾户手中,确保了受灾蔗农的生活稳定。
在养殖业方面,我区主要开展了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和养鸡保险。据统计,去年共承保能繁母猪61万头、奶牛823头、鸡5432万羽。其中,能繁母猪累计支付赔款4716万元,赔付率达到129%。此外,全年保险业共为农业、林业支付灾害损失赔款累计达5300多万元。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一个突出效果,就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救灾效率显著提高。”广西保监局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1年全年农业保险共提供风险保障81亿元,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金额17.8亿元,与各级财政补贴3088.6万元和农户自缴保费862万元相比,金融放大效应分别高达58倍和206倍。同时,保险公司参与农业损失的核查、认定和赔付,可以有效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提高政府运作效能,降低行政运作成本,提高抗灾救灾效率。
农房统保:
1.5万多家农户直接受益
今年4月4日和12日,南丹县连续两次遭受了严重的冰雹灾害,全县8个乡镇,上千户农房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灾害发生后,河池市人保财险特事特办,组织力量在短短10多天内完成了1392户农房查勘定损工作,并迅速将42.6万多元赔款转账到受灾农户的账户,帮助灾民渡难关。
去年,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保障范围扩展至全区所有农房,风险保障金额达1000多亿元,全区1051万户农户享受政策实惠,每户保额1万元。今年在政府保费补助水平不变的基础上,每户农房保额又提高到了1.5万元。
从农房统保首年实施的情况来看,全区农房保险赔款支出为4700多万元,直接受益农户达1.5万多户,部分地市或县区由于受局部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房遭受损失严重,其保险赔款已经超过政府财政的保费投入。如南宁经开区、融水、三江、忻城、合浦、上思等6个县(区)保费投入501万元,而获赔金额达1123万元。保险赔款及时到位,加快了当地倒房重建工作的启动和开展。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全区农村住房涉及群众较多,房屋实际情况复杂、覆盖面广,以及政府和受灾农户信息不对等,农房保险业务的开展,对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的防灾救灾能力都是一个考验。
广西保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农房保险试点之初,广西保监局就建立了农房保险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这个平台,民政、财政、保监局及人保财险共同研究解决农房保险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定期通报理赔服务情况,以现场调研、座谈等各种形式加强对农房保险的监督检查,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成熟的农房保险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
“三农”保险覆盖面不高:
意识淡薄是主因
保险界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近年来我区政策性农业保险有了较大发展,但农村商业保险市场仍然不是很景气,与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以及与全国其他省份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据统计,去年我区商业性农险主要开展了甘蔗、林木、生猪保险,全年承保甘蔗240.98万亩、林木522.77万亩、生猪3万头,保费3282.5万元。人身险方面,主要是面向农村市场开发的特色小额保险,承保人数为186.8万人。
“商业保险社会覆盖面不高,保险意识薄弱是主要原因。”广西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农合、新农保的普及,农民的保险意识有了提高,但对利用保险、尤其是利用商业保险防范化解风险的认知还非常有限,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运用保险机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也不够强,工作推动不够,致使“三农”保险业务规模较小,覆盖面较低,农业保险对促进我区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业内有关人士表示,政府虽然把“三农”保险列为农村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财政支持方面没有真正形成促进“三农”保险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保费补贴时有时无,连续性、稳定性差,以致“三农”保险业务没能做到持续快速发展。
此外,缺乏中长期规划指导,部门配合还不够协调。近年来我区虽制定了一些中短期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工作方案,但由于一些项目缺乏财政资金支持,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以致部分农业保险项目无法真正落地。
今年继续拓展政策性农险试点范围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引导和推动是加快“三农”保险发展的关键。据悉,今年我区将继续拓展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农险试点范围。一是大力发展森林保险。争取自治区财政在2012年加大投入,实现武鸣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及其他林业大县森林保险全覆盖,并力争今后逐年增加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区森林保险全覆盖。二是强力拓展甘蔗保险。甘蔗是广西的特色支柱产业,种植面积1500多万亩,在当前广西甘蔗保险已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的情况下,广西保监局将协同自治区金融办、农业厅以及保险公司拟订承保工作方案,在财政资金补贴到位后尽快启动在崇左、来宾、柳州等甘蔗主要种植地区进行甘蔗的试点工作。
与此同时,我区还努力扩大水稻保险规模,在原有的陆川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田东等14个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进行试点;继续推进发展产业基础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切实加快香蕉、芒果、养鸡、桑蚕四大特色农业保险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和奶牛保险,不断完善全区政策性农房统保制度,实现农房保险制度化,常态化等。
有关专家表示,要建立“三农”保险发展长效机制,广西应先行制定关于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对农业保险的性质定位、经营目的、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条款的制定以及对农业保险的监管作出规定。特别是对农业保险改革中影响重大的各市县财政的保费补贴比例问题、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产品的补贴比例问题,以及巨灾风险的政府补贴问题等作出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