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国际集团(AIG)的浴火重生,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美亚保险”)11月在上海宣布,重新启用AIG品牌。
重启AIG品牌后,美亚保险的英文名称将为“AIG Insurance Company China Limited”,中文名称保持不变。
而这一时点,恰是AIG回归中国20周年。
AIG通过旗下的美亚保险,已成为在华最大的外资财险公司,并在中国五个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
AIG财产责任险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何昊熹对《陆家嘴》记者表示:“我们在中国的发展策略,是成为中国‘最好’的外资财险公司。”
重归AIG品牌
于1919年创始于上海的AIG,在1992年正式回归故里,率先在中国成立两家外资保险公司:经营财险的美亚和经营寿险的友邦。其中美亚英文标识便是AIG,友邦则用AIA。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AIG让美亚和友邦单飞。友邦于2010年在香港上市。
2009年3月,AIG宣布将财产保险部门更名为AIU Holdings, Inc,以“将AIG资本状况良好的业务与现在的AIG集团加以区分”。
时任AI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利迪(Edward Liddy)对此表示:“成立AIU Holdings, Inc将有助于保护并提高这些关键业务部门的价值,使其在未来定位于运营更独立、更加透明的公司。”
但仅仅4个月后,AIG宣布成立特定目的机构(SPV),获监管机构批准后,将AIU Holdings的股权注入其中,同时建立新品牌Chartis。其业务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除美国以外非寿险部门外,还将添加商业保险业务部门(主要为北美非寿险业务)及私人客户集团这两大部门,覆盖AIG全球非寿险业务网络。此举的目的在于使Chartis的运作更加透明、独立。
“对我们而言,美亚一直都是美亚,只是品牌名称发生了变化。”美亚财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郑艺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为了早日偿还美国政府的贷款,AIG一直在设法通过出售资产、削减成本和转投资旗下部门的方法来筹集所需资金。
何昊熹表示,AIG已全部偿还美国财政部的财务援助资金共计1830亿美元,并给政府创造了150亿美元的利润。
“AIG用实力兑现了承诺,全数偿还援助资金并使之获益。这一时刻是重新赋予AIG品牌的最好时机。我们希望拧成一股绳,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何昊熹说。
没有规模很难盈利
郑艺加入美亚已逾八年,最早在美亚香港任职。中国加入WTO后保险行业逐步开放,郑艺的工作地点也从香港转往了内地,负责美亚在内地的战略规划。
2005年来到内地后,郑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美亚的“分改子”(分公司改为子公司)工作上。
当时美亚在内地有三家分公司,分别在上海、广州、深圳,各自独立,直接向纽约总部汇报,财务、人力、系统各自分开,难以协调统筹。经保监会批准,三家分公司于2007年改建为美亚保险这一AIG全资法人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各地分公司置于该独资子公司之下,通过集约化管理。
2009年,美亚在北京和江苏分别成立了分公司,并计划于明年在浙江再成立一家分支机构,美亚拥有的分支机构数也将达到6家。
尽管如此,郑艺认为,目前的规模和架构还远远不够。
“没有规模就很难盈利。未来根本解决办法还是要把规模做大。目前保险深度也不够,市场也需要培育的过程。”郑艺表示。
数据显示,2009年美亚财险实现净利润1848万元,而2010年变为亏损1566万元;2011年,继续亏损632万元。
亲历金融风暴的郑艺,对风暴后的公司业务发展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与规划。
郑艺介绍,因公司业务与海外市场状况密切相关,近年与海外IPO业务相关的责任险及货运险受影响较大。
与此同时,出于对应收账款的担忧,公司的信用保险及帮助企业“走出去”的业务规模都有所增长。
郑艺还表示,这两年美亚的个人险业务也成为公司增长的亮点。“初期美亚的个人险与商业险占比为三七开,未来五年计划达到五五开的状态,不排除个人险占比超过商业险的情况。”
在商业险中,郑艺看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业务机会,这其中可以参与建工险、第三者责任险、货运险、直接投资的并购保险等。
“美亚最早跟随外国机构来到中国,在中国逐渐发展本地客户,再帮助本地客户出走海外。”郑艺表示。
他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美亚则可以通过旗下“中国护照计划”团队,为企业“走出去”各阶段提供风险保障,覆盖项目工程风险、人身意外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金融风险等。
相较于竞争对手,美亚的优势在于全球网络。“举个例子,如果某家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了一家公司,需要在并购地设有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提供合法的保单。而美亚可以依靠AIG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提供这样的服务。”郑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