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2013-07-090次浏览
小新客服
保险专家认为,弹性退休及延迟领取养老金,是一项宏观制度。主要是为了协调本应退休群体与新生代待就业人群机会的分配。对于有编制的公职群体来说,因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较小,就算延迟退休,也会比较轻松。

6月5日,人社部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延迟领取养老金,一直是个争议性话题。自上海、深圳等地试水延迟领取之后,“适时全面铺开”的声音时有出现,但每次“尚在研究”之后,便再无下文,只剩坊间争议,离达成共识相去甚远。

作为一项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的制度体系,推行弹性退休制度,意味着利益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延迟领取产生分歧是必然的,即便是在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成熟的美国、法国等,在政策执行之初,也会遭致大量质疑和反对。但是,有分歧不意味着就应放弃,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支出压力大等严峻问题,难以回避;而且,养老问题本身就得提前考量,欧美国家均提前30到35年制定养老战略。在缺乏替代路径的情况下,弹性退休、延迟领取将会是趋势。

从朝阳平安保险了解到,弹性退休以及延迟领取养老金,是项宏观制度,也是许多要素的总和,不同行业、地域、年龄、身份的群体,在这项制度里角色不同。比如一个脑力劳动者,可藉以发挥余热;对于企业而言,延迟退休整体上又可能影响运转效率;而一个机关单位人员,推迟退休又可能变成“隐性福利”。这些角色各应被安放在制度坐标中哪一点,现在难给出清晰答案,但这可以作为切入角度之一。

以行业分工为例。欧美国家以服务业主导,推行养老金延迟领取,产业结构的阻力较小;而中国目前仍是以制造业为主,这决定了体力劳动者是主流的就业群体,加上他们多为中低收入群体,弹性退休、延迟领取,将会加重缴付成本和身体负担;而且,对于五十岁左右接近退休年龄的下岗群体,再就业更为困难。那么,在这两个群体之间,政策的天平就很难平衡。

再比如,在养老金双轨制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普通民众,延迟领取养老金,又有着不同的受惠效果。前者靠财政拨付养老,后者得自主承担,这已是不公,如果延长养老金缴付年限,也将会延长这种不公。更重要的是,在工作量上,有编制的公职群体,不会比普通民众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中低收入者,承担更大的生活和身体压力,即便推迟退休,他们也能较为轻松适应工作节奏。

此外,弹性退休、延迟领取倘若全面推行,不同代际的就业矛盾就必然凸显。有资料显示,目前城镇单位就业人数超1.1亿,每年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占就业人数的3%,但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延迟退休,就占去机会的30%。目前就业市场供需不对称,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局面,固然能够消化一定待就业群体但却无法彻底消化掉这30%。那么,在本应退休群体,与新生代待就业人群之间,机会应如何分配,才能做到推迟退休与保障就业兼容,自然不易理顺。

总的来说,不管是国外的先进经验,还是基于“2035年我国将迎来"老龄社会峰值点"”的紧迫事实,弹性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将会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减压阀。人们反对延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并不是反对这项制度本身,而是反对由它制造出新的不公,行业之间、代际之间、城乡之间等等。理清了这点,在支持与反对者之间,就容易找到一个努力的向度。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