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岁末年初,市场上高收益投资理财品种繁多让消费者无从选择

2015-10-134次浏览
小新客服
央行日前的降息举措,对于预期收益率本来就在一路下行的银行理财市场来说,可谓雪上加霜。业内人士预计,银行可能会尽力维持理财产品收益率在现有水平,在一些特别重要的时点,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排除短期逆势上涨的可能性。但在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未来产品收益可能会继续下行。在不考虑流动性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来锁定收益。在强力监管之下,银行理财产品以资金池方式相互交易、调节收益,实现期限错配与资金错配的运作方式受到抑制;银行难以通过滚动发行短期理财产品配置长期资产来实现期限错配溢价,因而部分银行转向发行长期产品。
岁末年初,市场上高收益投资理财品种增多,而且各大理财机构为了吸引投资者使出了浑身解数,除了大力宣传“收益高”、“100%保障本金”,还有机构宣称“买就送礼物”、“即买现场即贴现”等活动。不过,投资者面对市场上如此多的理财品种,在选择时很多人都迷茫在这投资迷宫之中,不懂的了如何正确判断,只会跟着大热项目而去。对此,理财师提出理财应重点关注的四大细节,助投资者走出“迷宫”。

  岁末年初理财四大细节:

  1、挂钩标越多并非“风险越小”

  挂钩标越多并非“风险越小”,这是一个理财误区。现今市场上挂钩型理财产品数量增多,这类产品的挂钩标的繁多,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大多数为基金、股票、债券等。而如果挂钩标的过多,达到十几二十个,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就会越难预估,面临的风险就会越大,此时投资者就要小心购买了。

  2、保本并非就“保障本金”

  保本并非一定就能“保障本金”。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了解清楚产品是否设定了保本条件,比如说有产品说明书中规定,投资期限满3年,保证本金100%安全,一旦提前赎回,本金或将受损失;还有的直接提出产品到期只保证本金80%的安全。如果真正想做到放心购买,建议不妨关注固定收益类产品,年化收益率10%起,本金无条件获保障。

  3、募集期并非是“起息期”

  募集期,即理财产品的发售时间,从3天-10多天都有可能。起息期,即理财产品开始计息的时间。募集期内,理财产品的收益都是以活期利息计算,如果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会被“摊薄”。 就比如一款35天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4.5%,但募集期有7天时间。如果投资者第一天就购买此产品,那么35天的产品实际上变成42天产品,该产品的实际年化收益率就为3.8%,“缩水”了0.7个百分点。

  4、疯抢的产品并非“适合你”

  有不少投资者面临很多的理财产品,比较迷茫,仿似进了迷宫,不懂得真正去选择投资,只会跟风,认为别人抢的产品肯定是比较好的。但是理财师提醒,别人疯抢的产品并非“适合你”,投资需量力而行。在选购理财产品时,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比如信托理财产品收益确实很高,但100万的投资门槛是否承受的住,如果你只为了追求高收益,通过借钱投资,理财师认为这就大可不必,风险很大。

      据统计,本周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周均收益率继续下跌,较上周下滑了0.06个百分点,其中6至12个月期限产品的周均收益率跌幅最大,环比下降0.96个百分点。从收益率分布来看,各期限预期收益率最高的产品来自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及城商行。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