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中国老龄化人口问题日趋严峻

2012-04-090次浏览
小新客服
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将慢慢走完,取而代之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峻。面对基数如此之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内的养老制度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我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日前在“养老服务市场的展望与挑战”研讨会上强烈呼吁:“大学应开办养老系”。


“9064”三种养老基本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考验着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近年来,民政部抓住国家重视和加强社区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并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支持。北京市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全市共有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43万,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49万。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多项针对老年人的惠民政策,确定了“9064”

养老发展战略,即到2020年实现90%的老年人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据了解,居家养老以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络为依托,实行日托照料与上门服务、普通服务和包户服务相结合,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采取由政府购买服务和个人购买服务相结合方式。对孤寡和困难等弱势老人以政府出资为主,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对其他老人则以个人出资为主,提供低偿或有偿服务。经过多年探索,目前一个以保障散居“三无”老人、经济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和中介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在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区域在“社区”,社区是家庭和社会的纽带。不少城市和地区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网络与资源,开办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康复中心等养老服务网点,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总投资134.85亿元的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建成各类“星光老年之家”32490个,涵养了老年人入户服务、紧急援助、保健康复和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受益老年人超过3000万。

职业化建设滞后已成养老服务瓶颈

“养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王振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机构养老在我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补充地位,但其作用却是相当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2%-3%的水平。

不仅如此,由于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王振耀说,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达到14.6%,农村已经超过2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但目前的情况是,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不过2万多人,不仅与我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养老机构、床位和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养老服务的瓶颈问题。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为推动老年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2005年民政部启动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提出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王振耀说,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单纯通过建立养老机构解决养老问题,因而必须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坚持体系保障和资金保障相结合,在建立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的福利服务体系,为全社会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基本服务保障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体系。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高龄老人津贴制度。通过资金补助或低偿、无偿服务方式,有差别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扶持政策,推进民办公助和公建民营的社会福利机构的建立。

王振耀说,养老服务是一种特殊的老年公共服务产品,直接关系到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受身心状况的制约,高龄和失能老人需要实行机构养老,因而十分需要具有某些专业学科的专业护理人员。在国外,有专门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学校和专业,从业人员均已取得了相应的专业资格。而我国,目前既没有这样的专业院校,也没有开展系统的专业培训。政府在建设以供养型、护理型为主的基础性、示范性养老机构,为“三无”、贫困和失能老年人提供良好养护、康复、托管服务的同时,应大力加强养老服务培训资源的供给,有条件的院校应设立养老服务专业,着手培养中高级人才;通过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抓好在职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结构,保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