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有一个经济理论比较流行,那就是比较优势理论,这个理论再加上"自生能力"理念,就能够很好的解释许多中国的经济现象。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林毅夫教授最近出版的几本"经济学科普书",或者说面向大众的经济学读物中,有一本叫《论经济发展战略》,由于是采用学生提问他作答的互动方式,书很是生动可读。比如他说:"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展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倾向会是赶超。"
我们把这个理论压缩一把,堆放到个人身上,我们会发现,每个人也都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和"自生能力理论"来衡量。
过去我们说有才,往往是文艺才能,现在我们说有才,可能就多方面均可了,只要是能够健康地发展自己的智慧,我们都可以将其归纳入内。我们说一个人"有才",那么往往就是说某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比较优势"较为突出。才能对于成功者来说可能只是"锦上添花",比如唱歌的人会跳几步舞,说相声的会当领导,当领导的能够走钢丝,国家领导人能够强钢琴等;但对于一个"发展中个人"来说,才能可能是他最后的仰仗,如果没有了这些才能,他可能就会长期压抑的某个不舒服、不适合其才能生长的土壤中生存,最终,有可能这些才能之枝条会慢慢地萎缩,才能的鲜花会失去绽放的愿望。
因此,一种才能往往需要另一种才能配套,一种才能需要另一种才能来帮助释放。你有饺子,可是你必须有煮开饺子的火、锅和水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再讨论你遇上的人,是会煮饺子的"家庭厨师",还是不会煮饺子的"女大学生",也许她会把好好的饺子给煮得皮开肉绽;在煮好饺子的基础上,才可能讨论你遇上的嘴是不是喜欢这种饺子味道的嘴,你遇上的胃是不是能够消化这种饺子的胃,你遇上的人,是不是喜欢吃饺子的人。
因此,一个人光有一种比较优势是不太行的,他至少需要选择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拿自己的比较优势与别人的比较优势合作,"优势互补",这样,大家都能实现共赢。可此时你一定要按住心里的嘀咕,摁住老婆的嘴巴,免得某些风凉话像毒针一样伤害着你们之间完美的胶合型合作关系。
或者就是让自己全面一些起来,强迫自己去发展某些缺乏比较优势的才能。人的才能都是可以培养的,这世界上有多少人不是强颜欢笑、不懂装懂,靠谄媚、阴谋、色相和贿赂来弥补比较优势上的欠缺?我们既然要理解每一个人的困难,那么我们就要反躬自问:我愿意不愿意付出这样"断骨增高术"似的代价,来获得"自生能力"?如果不愿意,或者你觉得性价比不够高,那么好,你就踏实地放下心来,选择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就像经纪人与艺术家一样,甚至把更多的利润,出让给那些帮助你把"比较优势"销售出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