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需求不振和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各界把目光聚焦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金融开放的举措,期盼中国对外开放能给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推动力。在近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目前中国已取消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同时大幅降低外资数量型准入门槛。受访专家就这一问题回应《中国贸易报》记者时说,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主动扩大开放,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中国持续稳定恢复的经济态势,资本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外资积极来华展业的重要因素。
“金融监管总局推出了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措施。取消了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资参股、收购、增资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现在外国资本可以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实现完全控股。”肖远企表示,当前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和外资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以及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外资金融机构都已获批开业,而且经营状况都比较良好。此外,《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里关于金融业的相关限制措施目前已经全面清零。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一定会一如既往,越开越大。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到去年年底,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法人银行、116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和132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已经有888家,总资产已达到3.86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境内已经设立了67家营业性机构和70家代表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4万亿元,在境内保险行业市场份额已达10%。
“外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肖远企对此评价。记者注意到,去年召开的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金融强国战略”,明确了推动中国金融业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的目标,并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优质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可以将先进的投资理念、成熟的管理技术引入。对此,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从长期以来中国金融领域的内外资竞争发展来看,外资的参与有利于完善市场机制,提升市场成熟度。同时,其带来的竞争压力和“鲶鱼效应”有望倒逼中资相关机构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良性竞争。此外,对业内普遍关注的保险机构而言,从2018年宣布15条银行业保险业开放措施,到2019年原银保监会又陆续出台两轮共计19条开放措施,都为外资保险机构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利好。
据统计,近三年来,中航安盟财险、瑞士再保险北京分公司、爱和谊、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同方全球人寿、安联保险资管、德华安顾人寿、汇丰人寿、瑞再企商、中荷人寿等多家外资背景保险公司,不同程度增加了注册资本金。今年1月,意大利保险巨头忠利保险在其官网宣布,以7亿多元的价格收购中意财险51%的股权,而在交易完成后,忠利保险将成为中意财险100%控股股东。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中国经济基本面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外资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不仅会推动中国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创新。他们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领域拥有国际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够与中国金融机构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路径。
“我们会进一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继续坚定推进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欢迎各类外资机构和长期资本来中国展业兴业。”肖远企表示,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同行在股权管理、产品开发,包括技术以及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也非常欢迎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资产盘活处置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可持续经营等方面有专业专长的外资机构来华开展不同形式的全方位合作。金融监管总局也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肖远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