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建设银行宣布完成对中国太保出售的50%太平洋安泰人寿股权受让手续,正式拿到保险牌照。太平洋安泰人寿在经历了股东彻底大换血之后更名为建信人寿。
工商银行入股金盛人寿最快也可在7月底获得监管部门的核准审批。去年10月,工商银行与法国安盛、中国五矿就金盛人寿股权买卖交易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工商银行将持有金盛人寿6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新公司更名为工银安盛人寿。
加上去年2月正式开业的交银康联人寿,3家银行系保险公司很快将在渠道建设和业务拓展等方面直面竞争。不过,参照交银康联人寿的前车之鉴,银行方的介入会打破原有保险公司的人事格局,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人事重组与磨合,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建信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的发展步伐。
人事面临重组
据知情人士透露,建信人寿正式完成重组后,原太平洋安泰人寿的高管团队将进行一轮大换血,除分管财务的高管或将保留原职外,建设银行将派遣新的管理人员。而工银安盛人寿也面临同样的情况,除了高管团队大变更之外,金盛人寿原有的一些部区设置也将面临调整。
交银康联人寿是很好的参照。自交银康联人寿去年2月成立以来,仅保监会公布的人事任命公告就有12条,其中包括董事长、总经理、董秘兼副总经理以及董事、监事等。
交银康联人寿的高管队伍,属于典型的银行、保险各占半边天的格局。去年2月,保监会审批核准彭纯担任交银康联人寿的董事长。当时,彭纯既是交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同时又是交行旗下交银施罗德基金董事长。交银康联人寿总经理关浣非,曾任交行香港子公司交银保险董事长,并参与太平洋保险香港公司的组建。不到半年时间,钱文挥就在交银康联人寿走马上任,接替彭纯的董事长职务。去年年底,总经理关浣非悄然请辞。期间,交银康联人寿董事、监事更是经历大更换。
由于保费基数低,依赖交行网点的鼎力扶持,交银康联人寿很快在保费规模上实现快速增长。但由于人事的重组和磨合,交银康联人寿既定的“年内开设分支机构”的计划并未实现,直到现任总经理张宏良上任后,最终于今年3月获得开设江苏分公司的批文。不过,交银康联人寿看似已经失去了竞争的先发优势,毕竟建信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都已经将分支机构迈出了上海。太平洋安泰人寿已在广东和江苏设有分公司,金盛人寿的分公司已遍及上海、北京、天津、辽宁、广东、江苏、浙江等地。
作为最早一批设立的合资寿险,太平洋安泰人寿目前拥有客户约30万名,规模保费一直在10亿元左右徘徊。不过,太平洋安泰人寿是合资寿险中为数不多实现盈利的几家之一。金盛人寿同样是成立超过10年的老牌合资寿险,其市场表现忽好忽坏,盈利难一直成为其挥之不去的困扰。2010年,金盛人寿亏损达7689.2万元。
专家指出,银行资本的介入,加上大量银行网点代销的“近水楼台”,两家银行系保险新军在业务规模上取得突破是可以预见的。但由于两家公司成立时间较长,内部关系可能较之交银康联人寿更为复杂,如何缩短人事磨合的周期,尽快确定新公司定位和发展战略,将成为今后发展快慢的关键。
如何打造特色
一直以来,保险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保费,保费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保险营销员,保险营销员的薪酬体系基本上采取底薪很低、提成很高的“计件工资”制度,弹性很大。而对于银行而言,风险管理是首要工作,银行员工的收入相对稳定,奖励的弹性和占比并不大。
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人事磨合首先是要解决公司定位的问题,即要解决好两种经营模式、两种企业文化的冲突,并设计出让银行高层和保险公司高层都认可的激励制度。
在业务定位方面,银行系保险公司步伐可以迈得更大。在国外银保深层次的合作中,涉及的领域相当丰富,包括代收保费、代付保险金、代销保险产品、融资业务、资金汇划网络结算、电子商务、联合发卡、保单质押贷款、客户信息共享、金融咨询服务等。但从现有银行系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看,简单的利用银行渠道代销保险产品仍是主流,对于市场细分以及共同开发针对性强的产品涉猎亦很少。
本刊顾问、上海复旦大学保险系教授徐文虎指出,保险市场还处在培育需求的阶段,银保股权合作能够发挥多大的空间关键,还是取决于银行的支持,“在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后台运营等方面,需要建立自身的特色,如果只是简单的利用网点优势做大规模,那么这样的银行系保险公司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 ”
汇丰人寿首席执行官老建荣指出,银保合作的第一阶段是保险公司将产品推介到银行进行销售,即产品进网点。第二阶段保险销售人员进入银行网点销售保险,即保险人员进网点。第三阶段是被认为比较先进的银保合作模式,即根据合作银行客户的需求,开发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交银康联人寿总经理张宏良表示,银行系保险公司在产品研发上的设计更多应偏重于银行需求的产品,形成良性的互补,保险公司要更多从依靠拼网点到成为产品专家的方式过渡,强化产品的吸引力,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