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车险对外资全面开放

2012-02-192次浏览
小新客服
根据2月14日中美双方发布的《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将向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敞开大门。中国财险的业务结构中,车险业务占比达到65%,此举将对中国财险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美双方日前发布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议定的《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其中提及“目前中方已决定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在完成修改相关法规等程序后,将正式颁布实施。”业内人士预计,相关法规年内有望出台。这意味着车险业务将对外资全面放开。

保险业彻底敞开大门

车险业务主要分为交强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交强险,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简称,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数据显示,2011年交强险保费收入983.42亿元,同比增长17%,投保率达到了54%;费用率降至30%以下,全年赔款585.32亿元,赔付率超过80%。由于交强险与商业车险捆绑销售,使得中资财险公司在车险业务上一枝独秀。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表示,WTO谈判的时候,有个很重要的焦点就是保险市场的开放问题。保险业是目前中国金融业中最开放的领域,交强险是中国财险业固守的最后一个阵地,这一业务的放开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全面开放。

交强险整体经营亏损

但交强险业务从2006年开始经营以来,亏损居多。根据保监会的数据,2010年交强险整体经营亏损72亿元,其中承保亏损97亿元,投资收益25亿元。2009年,交强险经营亏损29亿元。

尽管交强险业务发展艰难,外资保险公司对此抱以极高的兴趣。苏黎世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就在第一时间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苏黎世有丰富的车险运作经验,非常愿意参与到国内车险业务经营中。外资财险公司之所以热衷争取交强险经营资格,主要因为如果不能开展交强险业务,商业车险开拓也面临“天花板”消费者往往会在一家保险公司完成交强险和商业车险的投保。

目前,没有交强险经营资格的外资保险公司一般通过与中资保险公司合作的方式开展车险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资财险公司的发展壮大。保险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1家外资财险公司保费合计只占行业总保费的1.2%。

一位外资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称,“中国整个产险65%左右的市场份额是车险,对外资保险公司来说,如果不做车险的话,永远只在一个有局限的市场。一旦车险去做了,对于你的保费收入一定会有提升的空间。”

外资不会盲目追求份额

对于外资未来将采取的经营策略,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袁颖晖表示,外资险企一定不会盲目在车险市场上疯狂追逐份额。外资险企进入交强险市场可能采取的策略还是会开拓、深耕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同时以其他创新的产品与车险联动。外资还可以带来好的核保思路、定价工具以及理赔管理经验。可能的差异市场会是:高赔偿限额的三责险(或超赔责任),如100万-1000万元;豪车市场等等。

消费者获得选择空间

向外资公司放开交强险业务会对现有的保险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冲击?多位保险业界人士认为,此举对中国保险市场影响有限。

湘财证券报告认为,即使开办交强险,外资保险公司在未来二三年内也很难从规模上对上市险企造成影响。此外,交强险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建设销售渠道、客服后台,只有业务规模积累到一定量后,才能为公司带来利润。并非全部的外资财险公司都能参与这场游戏。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表示,因为外资保险公司网点较少,网点布局很难在短时间快速增加,承保能力有限,而中资保险公司网点布局广数量多,不会受到冲击。

“对消费者来说,交强险放开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明德精算咨询顾问精算师蒋冠军认为,交强险准入制度放开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外资保险公司通过车险规模的做大也可以有效摊薄经营管理成本。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