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伊始,我国各地外商投资项目蓬勃推进。苏州高铁新城中荷(苏州)科技创新港项目、日本企业AGC在惠州新厂房的火热施工以及德国慕贝尔绿色新能源汽车港项目在江苏太仓签约落户,展现出外资在中国市场的活跃态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达到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13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面对2023年外资规模的波动,如何客观看待这一现象?未来,我国又该如何吸引更高质量的外资呢?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指出,2023年我国吸引外资规模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万亿规模,为历史第三高水平。外资规模波动实际上与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有关。中国正加速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一些外资企业因此采取“中国+1”战略,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然而,由于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滞后,一些投资最终可能会回流中国,这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提到,外资规模波动既受经济因素影响,也受非经济因素影响。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地缘政治影响都对跨国公司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全球跨国投资整体萎缩,加剧了国际引资竞争。然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外资引入比重约占全球15%,仍在全球外资排名前列。
2023年,我国吸引外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明显,各领域如医疗仪器、电子设备制造、建筑业等也有不错表现。外资企业纷纷调整在华投资布局,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施耐德电气设立AI创新实验室,ABB电气业务全球负责人马腾宣布未来三年在华增资1亿美元,致力于低碳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升级。
展望未来,中国吸引外资仍具备有利条件。中国基础设施完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政策上,《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等。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未来需要构建持续有效的综合性政策体系,提高外资准入透明度,加强人员流动支持,优化融资支持政策,简化审批流程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表示,未来应该创新投资模式、优化资金结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中国要继续调整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的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