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互联网+”的十字路口 健康管理行业将何去何从

2015-08-112次浏览
小新客服
汤子欧表示,人群的行为可以通过大数据去挖掘,这些很有趣的结论可运用到产品设计、理赔甚至销售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行管理和经营。健康管理服务的互联网思维得益于移动健康监测和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技术,健康管理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健康管理终于可以走入慢性病监控领域,真正做到“避免慢病戴帽或恶化”,从而根本性的降低人的患病风险。

身处保险行业和健康管理领域的人士如何看待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冲击与改变?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如何顺势而为,已成为各行业关心的热点。
“让保险公司避无可避,必须参与其中,不然就被同行侵蚀掉。”中宏人寿CMO梁国贤在近日由国际健康风险管理协会IHRMA主办、好人生国际健康产业集团承办的2015“第四届国际健康风险管理论坛·北京站”保险专题论坛上对此问题作出上述回答。
北美精算师协会会员、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精算部总经理谢琦认为,“未来客户良好的体验,是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能够成功的关键。”
好人生集团首席执行官汤子欧认为,参与感很重要,“这是一个体验为王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可以打破围墙,打破所有信息的不对称,要保证客户体验成为永恒的话题。”
美国梅奥医疗健康集团健康计划管理服务线行政官Brian Rotty提到,“从美国对健康管理行业的态度来讲,有能力来帮助更多的生命,并且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对我们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优势,我们有私人健康保险,也有很大规模信息的储存,所以在信息安全和效率方面有很大优势。”
改变中的健康管理业
健康管理行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前景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管理行业的大环境已发生改变。
在汤子欧看来,中国健康风险管理与健康保险的结合远不及西方国家紧密,健康保险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健康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具体来看,保险公司健康保险业务起步较晚,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许多保险公司没有自己的健康风险管理体系;2014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1587.18亿元,占行业总保费的 7.84%,占人身险保费收入12.5%,远低于成熟市场30%的比例;重大疾病保险与医疗保险几乎占据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100%,经营医疗险的保险公司,加上代理费和管理费等经营成本,市场面处于亏损状态。
国华人寿总精算师徐玉龙谈到,目前健康险保险产品分为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保险、长期护理保险,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保险产品在互联网方面的创新探索也非常多,很多创新思考围绕重大疾病在思考,最简单直接是重大疾病种类不断增加,还有两种比较大的趋势,就是重大疾病分组和轻症给付。
全国人大原常委、教科文委委员、民建中央原副主席朱相远在谈及健康管理话题时称,人类保健方式随文明进步而发展,从历史上看,在经过渔猎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后,已进入第四个阶段信息文明时代。“进入了信息文明时代,这个时代一切用信息量来表达。”信息时代,就是“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时代,而这也成为当今医疗改革的方向,医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逐渐从关注生理健康更侧重于心理健康。
朱相远提到,可穿戴装备可改变人们去医院进行健康采集,现在国外正在研究将芯片植入人体内部,不断发出信号告知血糖和体压变化,然后通过移动技术来传递每一个人的健康数据指标,经过健康管理中心大数据的集中,建立大数据、知识库,建立起不同模型进行对号入座,然后进行健康干预。“中医叫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徐玉龙谈到,随着科技的发展,让协助促进更方便,如智能医疗穿戴、移动网络,另外,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可以比医院更方便广泛的提供协助意见。
汤子欧认为,移动互联具有分散即时特性,“健康风险诊断”突破“疾病诊断”具有现实意义。“健康风险诊断”依赖于持续的健康数据收集和即时判断。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分散、即时特性,将带来“健康风险诊断”体系的突破。
健康管理依赖的大数据思维
汤子欧表示,人群的行为可以通过大数据去挖掘,这些很有趣的结论可运用到产品设计、理赔甚至销售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行管理和经营。健康管理服务的互联网思维得益于移动健康监测和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技术,健康管理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健康管理终于可以走入慢性病监控领域,真正做到“避免慢病戴帽或恶化”,从而根本性的降低人的患病风险。
汤子欧提到,移动医疗是线下为主,移动健康是线上为主,任何一个在医疗健康和医疗时代使客户有黏性的,黏性有两种,一是使用频次,要培养客户的使用情况,二是在移动健康时代拥有的黏性,巧妙的结合了这两种需求黏性,可帮助保险从业人员去黏住客户。在管理式医疗中,大数据可降低误诊率,在移动互联时代,医院数据的分享和即时推送由单向变为双向。移动医疗体系可在第三方健康管理知识库的基础上在不同终端上提供诊断决策树支持,这使得诊断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得到大大提高。
通用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蔡端绵提到,通用保险根据多年搜集的重大疾病保险数据所观察到的现象是,重大疾病保险保单销售量一直呈现上升态势,例如香港和新加坡,重疾产品是非常受欢迎的保险产品,中国重大疾病保险里最易出售的保单类型实际上是“死亡保障+重大疾病”保险产品。
蔡端绵认为,从分析保单还可看到一些现象,多数购买重大疾病产品的年龄层在30岁到45岁间,此外,0到19岁间的占比也非常高,“可以说,父母们对孩子长期健康的关注和重视。”另外,女性远比男性更关注重大疾病,也比男性购买了更多的保单,类似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也出现在亚洲大部分市场。“推销重大疾病产品时,一定要考虑到女性消费者的需求与她们的关注点。”人口人群结构分布方面,购买保单年龄在30到39岁间或20到39岁间的平均额稍高。中国的重大疾病保险在亚洲六七个国家中平均保额最低。“可以理解这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别,我们可以看到,保障切口还有很多。”
蔡端绵也提到,根据数据分析,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拒赔率于十年前为17%,现在降到接近10%,这改善了保单持有者对产品的印象与态度。
重大疾病产品销售急剧增加,拒赔率在降低,癌症占据主要赔付疾病的比例在60-80%,甲状腺癌高发,这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问题,而这一结果更是通用保险在重大疾病调查结果中所显示的。因为不同公司、不同渠道、不同地区,发生率差距较大。而他们则可以用这些数据继续探讨自己的产品将来的方向应该往哪里走。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